中国10大名相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节 萧何,副手中的高手(2/2)

    萧何老谋深算,他懂得,克制自己就是保护自己。当他和吕后一同诛杀了韩信后,又得到了封赏。被拜为相国,刘邦还给他配备了五百名士卒的卫队。萧何知道,表面上这是对他的赏赐,实际上刘邦已经对他产生了怀疑,自己得到的好处太多了,这使刘邦心里很不舒服。他深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哲理。于是他果断地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捐出来当作军费,这样一来,刘邦自然十分高兴,没有任何推辞就收下了。可见,萧何的家产早就让刘邦惦记上了,如果萧何不主动地交出来,说不定哪一天,刘邦就会找一个借口抄了萧何的家。那样大家就得撕破脸,肯定不会愉快。所以说,萧何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体现他的明智。以退为进,以弃为取,把这件事处理得极为精彩,这样,大家心照不宣,你知我知,两全其美。

    然而,萧何再老练,也有想不到的地方。萧何的思路是全心全意为刘邦效忠,做到尽心尽力,安抚好百姓,忠于职守。可是,这其实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他这样做会深得民心,会得到更多百姓的爱戴。这样会更让皇帝害怕和担心,让皇帝害怕和担心,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此时,萧何家的一个门客警告萧何:“你离灭族不远了。你这样孜孜不倦地做事,老百姓越来越爱戴你。皇帝多次派人询问你干什么,其实害怕你占有关中地区啊。你为什么不多买些田地,用低价赊借来败坏自己的名声呢?只有这样做,皇帝才安心。”萧何是个从善如流的人,他没有“我是相国,你一个门客是什么东西”的想法,他听从了门客的建议,主动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主动授刘邦以把柄。结果刘邦狠狠地批评了刘邦,还卖了一个不追究刘邦的人情,为此刘邦大为高兴。想想看,萧何如果不这样做,就凭刘邦心狠手辣、极爱猜度的性格,能放过萧何吗。

    萧何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给刘邦做副手中度过的,没有大起大落,但过得十分辛苦。他大智若愚、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他用破一生心,总算“找准了位置”,在危机四伏的封建社会的官场中成为一个幸运者。可惜的是,像他这样幸运的人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韩信、彭越、黥布这些不得善终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