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在江西浔阳柴桑,有一个出名的诗人,名叫陶潜,又名陶渊明。一次他被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去当县令。
在任彭泽县令八十多天后的一个早上,陶渊明来到县衙,看到周主簿、吴县尉和户曹、兵曹、贼曹这些官吏,早已等着。陶渊明觉得有些奇怪,平时他们总是慢吞吞的,今日怎么都到得这么早这么齐?
“陶大人,属下等已恭候多时。”一见陶渊明来到,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迎了上来。
“诸位来得这样早,有什么要事相商?”
“陶大人,”周主簿上前禀报,“委实有一件要事,三日后郡里要派督邮下来巡视县务了。”
“以往督邮到来,县令都是亲自到驿站迎接,礼仪也要有一定的规格,这些事情现在就要准备了……”周主簿话未说完,陶渊明脸色一沉:“县令虽小,也是朝廷命官,他一个小小的督邮,却要县令亲自迎接,朝廷哪里有这样的礼制?”
“大人有所不知,”吴县尉凑上前来低声说道,“督邮虽小,却是含糊不得的。前任郑县令就是因为没有招待好督邮,被督邮参了一本,差点被免职,幸亏多方打点才保住了官位,但也被调往外郡。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事先未雨绸缪,请大人一定要三思……”
“我这清水衙门,哪有那么多东西送给他呢?”
“大人不必多虑,向各乡各里分派就是了,三日之内,在下定能按往年的惯例将钱粮布帛征集上来。”钱户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