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处在列国竞相养士的庄子,不是没有“一朝直上青云路,锦衣还眉扬气吐”的才干和机遇,像他那样的拔尖人才,只要肯出山,绝对能像孟子、惠子(惠施)那样,成为食禄千钟的士大夫。庄子追求精神自由,自甘淡泊。楚威王曾经聘请庄子为相,不过他对楚王的诚聘不但不拜谢,反而感到蒙受了奇耻大辱,几乎是大发雷霆了。庄子该不该应聘?态度是否有点不近人情?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庄子身上显示出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之水是何等的洁净、明澈。正是这清泚的文明之波,溉泽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森林。庄子虽未登过官场高位,却以六根清净之仙风道骨受人尊崇,被历代贤达俊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然而对于当今那些把权力视作美酒疯狂啜饮者来说,他们是无法走近庄子了。
庄子的著作《庄子》是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形式写出的,这样它就浸入了文学的圣域。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散文最为生动优美,最具有个性化特征。庄子活了83岁,历经了周烈王以后四朝君王,其间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可能都顺顺地做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大都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然而,庄子至今还享此殊荣。
①《老子》又名《老子道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
②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文中评价庄子散文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