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三章 周恩来廉洁自律(2/2)

    周恩来这种公私分明、克己奉公的光辉思想,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日常的衣食方面,周恩来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本色。他时常需要接见外宾,但他严格控制为自己制装,他的衬衣衬裤都是一补再补,连接见外宾时穿的中山装也是一穿几十年,平时办公怕磨损就在外边套上“护袖”。五六十年代时,周恩来的袜子也总是补了又补的。他逝世时,身上穿的也只是套半旧的衣服,它算是周恩来生前最好的衣服了。

    平时,周恩来的伙食也是非常简单的,而忙起来连这最简单的饭菜都顾不上吃,有时就在公事途中吃一些玉米面粥。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周恩来是一国总理,穿这样补丁衣服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他笑着说,我看不过分,前提是我们国家还很穷。身为七人口大国总理,我这样做不是我个人的事,这表明我们提倡什么!七亿人口是应该提倡节俭呢,还是现在就不顾国情去追求享受呢?当然是提倡节俭!他特别强调:“现在的大好形式是靠大家艰苦奋斗得来的,将来国家富强了,也不能丢掉艰苦朴素、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

    周恩来信奉的是“人总是有缺点的,世界上没有完人,永远不会有完人”的哲理。因此,他要求领导者始终保持一种“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欠缺,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好,不能满意”的心理状态。周恩来要求年轻人“一定要非常谦虚,不要骄傲,应该觉得自己差得很,事情还做得很少”。即使是一个为党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更大成绩,他还是需要寻找和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仍然要“兢兢业业,力戒少犯错误”。这或许正是周恩来为党和人民事业*劳一生、审慎工作,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重要精神支柱。对于政治家来说,权利和地位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和政客的区别,就在于怎样处理权利、地位与集体、事业的关系。周恩来认为,*党人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它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应尽的责任,不是谋取个人名利的工具。在理论上认识和宣传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党员来说,都不是困难的事情。重要的是实践,特别是在怎样对待个人意志膨胀伴随着获取和维护相应的权利地位,伴随着给其他同志和党的事业带来损害的时候。在中央苏区,周恩来在党内的地位比*高。鉴于**苏区中央局不断坚持要由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致信中央局说,这将“弄得多头指挥,而且使政府主席将无事可做”。并一再指出:毛的经验、长处和兴趣在于军事,军事工作要么由他负责,毛助理;要么毛负责,他监督,两者选择其一。从这一史实可以看出,周恩来没有私心,个人的权利和地位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他没有权利欲。即使因他的才能、威望,大家主动将权利、地位给他,如果这样做有碍于党的事业,有损于他人的话,他也不会承担这副精神上的十字架,不会伸手,更不会“墙倒众人推”,从中捞取好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