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上下无不认为是“天赐良机”,决心实现其独霸中国的野心。同时,日本也看出袁世凯急于称帝的野心,便以支持帝制为诱饵,使袁世凯成为其妄图灭亡中国的工具。所以在它入侵山东、占领青岛以后,不但拒绝中国政府提出的撤军要求,而且还抛出了灭亡中国、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当面递交了一份日文本的“二十一条”,并逐条加以说明,表示如能答应这些要求,日本对袁世凯“亦可遇事相助”。“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为:要求中国承认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旅顺、大连的租借期和南满、安奉两铁路经营管理期延长到99年;垄断华中、华南的钢铁工矿业。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一方面恫吓袁世凯,并嘱咐他保守秘密;一方面又示意日本支持袁世凯实行帝制,以换取他承认“二十一条”。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派出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与日本代表日置益秘密谈判。在谈判期间,日本以“换防”为名增兵东三省、山东、天津等地,实行武力威胁。北京政府被迫做出让步,于5月9日接受“二十一条”。
日本对华“二十一条”是中国的奇耻大辱,故从一开始就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全国教育联合会,还因此将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