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7月14日法国远东舰队主力舰艇10艘,兵力1700余人,于集结于福州闽江口。佯言进马尾(义称“马江”)港“游历”,提出入泊马江的要求,以便伺机寻衅,挑起新的战火。软弱的清政府非但不对法国舰队阻拦,反而给予友好款待。同时还命令福建水师各船舰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8月中旬,法国远东舰队闯入闽江口内,上驶至福建水师集泊场下游的水面抛锚,将福建水师锚泊的全部舰只完全控制在其舰炮火力范围之内,形势十分危急。
8月日法军舰队突然猛烈炮轰福建水师。事起仓促,福建水师备战不及,被迫应战。虽然爱国官兵奋勇抵抗,但终因实力悬殊,又无余地回旋,而损失惨重。激烈的舰炮对射战仅进行约半小时,停泊在马江的福建水帅11艘船舰就全部被击沉,19艘商船亦被击毁,700余名爱国将士血染马江,马尾军港落入敌手。24日上午,法舰乘潮上驶至福州船政局造船厂附近,用重28公斤的榴弹猛轰船厂,击毁船厂后又大肆炮击马江附近的中国民船和闽安炮台。史称“马尾海战”。
26日,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1885年2月,清政府命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冯子材在当地各族人民高昂斗志的鼓舞下,团结各军将士,大力整顿溃军,认真做好战备。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粉碎了法军的进攻,一举取得闻名中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扭转了中法战争的整个战局。法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巴黎以后,法国朝野震动,政局动荡。在人民抗议、议会质询下,茹费理内阁被迫下台,法国面临军事、政治交困的严重局面。而中*队已完全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形势对中国十分有利,冯子材等约会西路滇军,作好了进攻北宁、河内的准备。越南广大人民愿积极配合清军,同时约定在西贡内应,决心把法军赶出越南。就在这时,昏庸的清政府却做出停战撤兵的荒唐决策。在下令清军停止战斗撤出越境的同时,又派出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法国进行停战谈判。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虽取得战争胜利又屈辱求和的不平等条约——《中法新约》。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的可耻结局,使得西方列强更加看清了清政府**软弱的本质从而大大助长了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不但各大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争夺,一些小国在大国的怂恿下,也乘机渔利。葡萄牙是西欧一个较小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又是一个老资格的殖*家。早在我国明朝末年,它就强行占据了中国澳门。到19世纪80年代,澳门已变成殖*义者偷漏税课、拐骗人口、作奸犯科、招纳亡命徒的场所。在80年代初,中俄、中法关系日趋紧张,葡萄牙殖*义者就企图乘清政府的困窘情状,施加外交压力,图谋正式攫取中国在澳门的主权,1885年3月26日,清廷与葡萄牙签署《里斯本议定书》,拱手将澳门的领土主权出卖给欧洲弹丸小国葡萄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