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章 火烧圆明园
    1854年,中英《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援引“最惠国条款”,提出修约要求,美、法两国表示支持。但是侵略者提出的条件太多,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1856年2月29日,广西南林县依照中国法律判处经常潜入中国内地进行非法活动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马赖死刑,法国侵略者便抓住所谓“马神甫事件”,以保护教会作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与此同时,英国也制造了所谓“亚罗”号事件,作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1856年10月8日,中国广东水师官兵,逮捕了停泊在广州黄埔港中国划艇“亚罗”号上的海盗和有海盗嫌疑的水手。本来这纯系中国内政,但是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复礼却硬说“亚罗”号归英国“保护”,中国水师无权上船捕人。他还造谣说,中国士兵扯下了船上的英国国旗,侮辱了英国。日,英国出动军舰3艘,海军陆战队约2000人进攻广州,挑起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年,英国任命额尔金为专使,率军扩大侵华战争。法国任命葛罗为修约全权专使,率军参加对中国的武装侵略。10月,英法组成联军。12月28日晨,英法联军32艘舰艇100多门大口径火炮同时炮击广州城。随后,4000多名侵略军攻击二沙尾、猎德炮台与东固炮台之间登陆。中路约2000人主攻东固炮台。当晚,英法联军继续发炮轰击广州城。

    29日晨,占领广州城东一带的英法侵略军队广州全面发起战争。下午英法联军占领了广州城。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指派英国巴夏礼和一名英*官、一名法*官3人组成所谓“联军委员会”,对广州实行“军事管制”达3年之久。卖*柏贵、穆克德讷在“联军委员会”严密监督下,照旧担任原职,为外国侵略者维持殖民统治。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由外国侵略者用大炮在中国制造的第一个地方傀儡*。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额尔金、葛罗决定率联军舰队北犯。1858年4月20日,英、法、美、俄公使在大沽口会齐,24日即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派出全权大臣前往天津海口进行谈判。他们互相配合,演出了一幕双簧戏:英法公使的口气十分强硬,扬言若不满足所提要求必定采取军事行动;美俄公使则以“调停”的面目出现,劝告清政府尽快会谈。与此同时,英法等国兵舰陆续驶抵大沽口,并派出侦察船探测水道、地形和大沽炮台的军事设施,做好进攻大沽口的各种准备。5月20日,英法联军同时轰击大沽口南北两岸炮台,悍然发起进攻。各炮台守军发炮还击,击沉击伤侵略军舢板、舰船多艘,毙伤敌军100多人。但在敌人舰炮的接连轰击下,北炮台被击毁,南炮台的炮墙被轰塌,守军伤亡惨重。随后,英法联军派陆战队强行登陆,向炮台进攻。守军冲出炮台,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但炮台后路清军不仅没有前往增援,反而向后溃逃,守军孤立无援,不少将士奋战身亡。当天中午,各炮台相继失守,联军攻陷大沽。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后,随即溯白河而上,向大津进犯。5月26日,英法联军侵入津郊。同一天,英法公使通知清政府派出大臣,迅速前往议和,否则立即攻击天津城,并带兵*北京。5月28日,咸丰帝派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代表赶往天津议和,企图与侵略者妥协以缓解北方的军事压力。6月上旬开始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英法代表十分蛮横,要清政府的代表在他们事先拟就的条款上签字,不准更改一字。咸丰帝认为英法提出的条件太苛刻,一再讨价还价。桂良、花沙纳认为英法侵略者“枪炮迅利”,难以战胜,极力主张对侵略者让步,集中力量*太平天国革命。咸丰帝在英法联军压境、门户洞开的情况下,最后接受桂良等人的主张。6月26日和27日,桂良、花沙纳先后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约》。条约规定,清廷必须赔偿英法战费银各200万两,赔偿英国“商欠”银200万两。不久,俄美两国也分别逼清政府与其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英法侵略者在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以后,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益,极力想利用换约的机会进行新的勒索。1859年6月,英法公使普鲁斯和布尔布隆相继到达上海。但他们拒绝清政府提出的在上海换约的要求,与先已到来的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北上到大沽口,准备进京换约。面对严重的军事威胁,清政府被迫妥协,但指定各国公使由北塘登陆进京,随行人员不得超过20人,也不准携带武器。英法凭借武力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护送公使由白河经天津进京换约,重新挑起战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