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章 万里长城万里长
    中国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长城的建筑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西周王朝最后一个帝王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能,国势渐微。后来西周被西方的少数民族犬戎所灭,周幽王也被杀死。周朝的一位王室贵族随即继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为了避免再次被犬戎攻击,迁都洛阳,东周王朝就此开始。东周是个比较松散的王朝,诸侯们群起并立。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而长城的修建,就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在春秋中期,南方的诸侯楚国就修筑了长数百千米的非封闭性城墙,叫作方城。目的是为了抵御中原各诸侯国的攻击蚕室。到了战国时期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日益强大,经常骚扰攻击中原的诸侯国,为了抵御匈奴的攻击,靠近北方的诸侯国燕、赵、魏、韩、秦等都相继在边界筑起了长城。那时候的长城抵御的敌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匈奴大军,一个是其他诸侯国。那时候的长城已经异常坚固,很好地实现了目的,抵御了北方匈奴的军队。

    可是再坚固的长城也阻挡不了民族统一的历史车轮。由于东周王朝的虚弱,东周君主根本管辖不住各个诸侯国。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争夺土地,一些诸侯国进行了改革,用封建制度取代了落后的奴隶制度,这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大有取东周而代之的趋势。其中西方诸侯国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且稳固。公元前256年,秦*队直捣洛阳,灭了周朝。秦国也就此走上统一天下的道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见文治武功篇之《秦始皇灭六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北方的匈奴成为最大的威胁。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并把燕国、赵国和秦国原有的北方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秦长城历经2000多年到今天大多已经毁坏。目前只有一些遗址尚存。现在的山西大同北部,甘肃岷县城西等地都有秦长城的遗址。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工程空前浩大,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动用了30万余人,这个壮举也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由于连年的诸侯征战,天下的百姓已经劳苦不堪,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就劳师动众修建长城,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在民间故事中,有关秦始皇修长城的故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姜女的故事。秦始皇时,孟姜女与范喜良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恋人。在他们新婚之际,范喜良被强征去修万里长城。丈夫被征走后长期没有音信,孟姜女思念丈夫心切,便万里跋涉,到长城工地为丈夫送寒衣。不料丈夫范喜良早已被繁重的劳役折磨致死。孟姜女悲痛欲绝,在长城边痛哭,居然一下子把长城哭倒了,就在倒塌的长城废墟下,孟姜女发现了丈夫的尸骸。万分悲痛的孟姜女也投海自杀了。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家喻户晓,许多戏曲、歌谣都以此为题材。至今,山海关下有孟姜女庙。这个故事就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

    秦朝之后,汉、隋、宋、明等朝代为了抵抗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的侵略,都对长城进行了修缮和修筑。西汉文帝到宣帝时期,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汉长城西至大宛贰师城(今新疆境内),经河西走廊往东,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即近两万里,是历代最长的长城。当时著名的丝绸之路有一半都是沿着长城往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