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帝之后,华夏民族又出现了颛顼、帝喾、尧、舜等杰出的帝王。在帝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水灾,庄稼全被淹了,房子也被毁了,再加上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老百姓流离失所,人们过不了安稳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各部落的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可尧并不信任鲧。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传说鲧偷了天帝帝的“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就是水来土掩,造堤筑坝。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洪水太大,他筑就的堤堰都被洪水冲塌了,水灾反而闹得更凶。
尧死时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并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的出生非常神奇。有传说记载鲧是被天帝杀死的。鲧偷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十分生气,命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郊。鲧死了3年尸体却没有腐烂,有人用刀剖开他的肚子,禹就从里面跳出来,而鲧自己则变成一头黄熊(一说黄龙)隐入山中。传说禹生下来三天就会说话,三个月就会走路,三岁就长成了一个壮实的汉子。
禹奉命继续治水。他改变了父亲鲧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禹亲自率领20多万百姓一起治水。禹为了治水,身先士卒,和老百姓一起劳动。他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小腿上的毛都被磨光了。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很多,最出名的两个故事是“黄熊开山”和“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禹忙于治水,连回家的功夫都没有。结婚的时候,也只在家里待了三天。他的妻子涂山氏给他送饭,禹叮嘱她以他的鼓声为号,不准提前送饭。为了打通山路,大禹变成一头黄色的巨熊,用爪子和嘴巴当工具。有次不慎踩偏,一块石头被踩飞了,正巧击中设在工地上的鼓。涂山氏以为是丈夫发的信号,赶忙把饭送来,却看到丈夫是头熊,吓得变成了石头。大禹回头看见,着急了,当时涂山氏已经怀孕了。大禹急忙变回人形,趴在涂山氏变成的石头边痛哭。大禹挂念涂山氏肚子里的孩子,再慌忙之中大禹指着变成石妇的妻子的肚子大喊:“启,启!”(意思就是“开,开!”)石妇的肚子果然开了一个洞,把里面的儿子送了出来,这孩子就叫启。
另外一个传说,禹新婚第四天,就被舜任命治水。禹一去十三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奔波治水的禹从家门外经过,正巧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听见哭声,十分想看看自己的儿子。可是考虑到治水的紧迫,禹硬是狠下心没进去探望。第二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第三次是好几年之后的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大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显示了大禹大公无私的精神,这个故事也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传说禹治水最困难的时候是开凿龙门山。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堵塞了河水的去路。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立刻溢出河道,淹没了周围的土地。禹到了龙门山,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在大禹领导下,人们经过13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入大海。他们又继续疏通各地的支流沟洫,彻底制服了水灾。治水完成后,禹又请各方勇士射杀毒蛇猛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定。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