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公主精选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百〇五篇 固伦荣寿公主——恭亲
    荣寿公主是载入《清史稿》的最后一位公主,是恭亲王奕欣的女儿,恭亲王奕欣是咸丰皇帝的异母弟,辛酉政变后,慈禧慈安垂帘听政,奕欣成了总揽外朝内廷大权的重臣。其长女生于咸丰四年二月。当时慈禧太后对其恩宠有加,宣其女进宫生活,破格赐称荣寿固伦公主。

    同治五年九月,荣寿公主下嫁志端为妻,但成婚后不久驸马就一命呜呼了。年轻的荣寿固伦公主骄横跋扈,仗势欺人,所有人都怕她。道光/咸丰年间大学士柏俊之孙崇彝所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队荣寿固伦公主的作风有详细的记载,说公主出行,所有人都回避,马车停下来让路,骑马的都跑到街巷里躲避。有一次她的车队和锡尚书的车队相遇,尚书的顶马没有控制住,冒犯了公主的车队,公主将其车夫等关押,使其无法前行。后来经过协调,锡尚书在公主轿前叩头请罪,才被放行。

    荣寿固伦公主作疯狂肆,朝野侧目,达官显贵对这位“粉侯”尚且有所畏惧,世人更是退避三舍。

    大公主

    宫里宫外都称她为大公主。

    她自小就跟随慈禧太后,长达半个世纪,直到为慈禧送终。做为慈禧的养女和心腹,晚清宫廷中的内幕,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许多人和事都是从她眼下手下过的。

    恭亲王的女儿

    荣寿公主本是恭亲王的女儿,七岁时被慈禧收为养女,在宫中长大。恭亲王不是一般人,是慈禧的小叔子,在“辛酉政变”中出了关键性的大力,使慈禧开始了长达47年的统治。所以,荣寿公主得到慈禧的特别照顾。慈禧看这小女孩眉目老相沉稳踏实,更是疼爱。慈禧最反感美艳活泼名堂多多的女孩子了。

    于是,荣寿公主七岁时,就被封为固伦公主——亲王的女儿封为公主中的最高级,这是特例中又加特例。到她十二岁时,慈禧就做主为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小姑娘选夫婿。

    据清宫老太监回忆,这一天,荣寿公主打扮起来,穿上格格的鲜艳礼服,像个大人一样走着不急不缓的宫廷步伐,王妃命妃等贵妇做前引,先去后宫朝见慈禧太后。然后就走进一间昏暗的内屋,放下门上的竹帘,静静地等着见她未来的丈夫。

    依次走进三个少年,并排站好,先向公主请安,然后就屏气低头垂手站着。过了一会儿,太监示意三个少年可以退下了,公主已挑选完毕。

    选夫

    应该说,有了这个程序,被选中的男孩子,当然是她相对喜欢的。不过,荣寿公主的婚姻自主权及其有限。反正是个程序,太后准备的候选人,怎么都好。公主不是对少男有很多幻想和喜欢挑拣的人。

    这个被选中的少年叫富察志端,样子温和斯文,是满清王公富察景寿的儿子,景寿娶的也是公主,是道光皇帝的女儿寿恩固伦公主。皇亲国戚亲上加亲,荣寿公主的婚事没有任何异议和阻碍。

    定亲之后,就在地安门外的宽街建公主府。在公主府不远处,驸马第也同时修建中。公主府在众人的瞩目中逐渐成型,相当气派。

    鉴有诗云

    清朝学者吴士鉴有诗云:

    “求郎不徇馆陶情,汤沐频频视所生。异数今同长公主,连云甲第峙东城。”

    后面三句都是写实,说荣寿公主受到特别恩宠,得到封号和豪华府邸,还有大量土地、庄园、银钱。前一句倒是很意外,很八卦的。

    馆陶公主是汉代的,她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汉武帝做皇后,陈阿娇和汉武帝是表姐弟。诗中将慈禧与馆陶类比,可见当时很多大臣都有猜测,认为慈禧将荣寿公主养在宫中,是给自己的儿子载淳(后为同治皇帝)准备的,将来要荣寿公主做皇后。公主比载淳大两岁,岁数也合适。谁知慈禧是把公主当亲女儿看的,要是拿来当儿媳妇,不是太没伦理了吗?

    荣寿公主即使嫁给同治皇帝,也一样早早做寡妇,然后陪伴慈禧身边,命运与她后来经历的并无多少差别。

    公主出嫁半年左右,额附志端就因病去世。她十七岁时,做了寡妇,没有生育。按照清朝对公主“管制”,公主的子嗣肯定很少甚至没有。

    清制是这样的:公主出嫁当日,就没有所谓的花烛之夜。大约行完大礼,就各回各的府邸。以后驸马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去公主府请安,请安完毕就回自己的府邸——除非公主想主动跟他上床,宣召他,他才可以留宿,之前还有诸多的规矩。

    半年的婚姻生活本来就短暂,加上清朝对公主婚后生活不近人情的安排,荣寿公主又是那样严肃古板的姑娘,谁知道她可过了几天“婚姻生活”?

    守寡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中年妇女。谁都不能相信荣寿公主从来就没有一点点色彩和欢快。她守寡的时候,才十七岁,还是“少女”,漫长而寂寞的日子,她会像石头人一样毫无感觉吗?清宫老太监说:经常看到荣寿公主独自在院子里骑马玩。

    这个属于她的院子封闭而安静,在里面一圈一圈转着,虽然也是消遣,但空间过分狭小,过程过分单调吧?她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干脆骑马出城去溜一遭,看看外面的桃树可曾开花?河边的柳树是否长芽?天上的鸽子怎样成群飞过?湖里的野鸭如何交颈双栖?她就这样静静地在院子里骑马,把身边的每一棵花花草草看了又看,竟然也找到了乐趣。谁说她没有少女活泼欢快的天性?也是有的。

    慈禧看她年轻守寡,着实寂寞可怜,便把她接到宫中。慈禧自己也是年轻守寡,亲王的女儿中,若有守寡而无子的,慈禧都叫她们进宫里来,大家热闹些。慈禧的身边,围绕着一堆寡妇。包括后来的隆裕皇后和瑾妃,光绪皇帝嫌她们丑而无趣,根本不理她们,也跟寡妇没什么两样。在这些寡妇中,荣寿公主是最合格最本分的寡妇,又因为天天跟寡妇们一道,更是长成一副标准的寡妇模样了。

    她本来面容老相,孀居后,更不穿任何花哨衣服,不做任何妆饰打扮,“虽二十许人,望之若妪媪也”,虽然是二十出头的人,看起来就跟老太太一样。

    荣寿公主长得不美。老太监说,从后面看,经常跟光绪帝的隆裕皇后混淆。隆裕皇后面色枯黄,牙齿微龅,瘦高而干枯,因为高得不好意思,经常抱歉地扭歪着身子。荣寿公主大约正面比她好看一点,行坐端正,看上去更具威严。

    沉静低调

    其实,荣寿公主不是枯燥无能的人物。她沉静低调,对慈禧一片忠心。皇宫是她从小生活的最最熟悉的地方。在复杂的后宫中,她眼观六路,处事公允,喜怒不形于色。除了讨厌李莲英,她跟宫里的任何人都处得很好。她是亲王的女儿,慈禧的养女,熟知贵族和皇宫礼仪,王公大臣的夫人拜见慈禧太后,莫不先经过她的安排;就是外国使节的太太进宫,也需要她接待做陪。

    宫闱二妙

    而且,荣寿公主并不是没有情趣的人。没事的时候,她就自学花鸟画,画得很像那么回事,跟瑜贵妃的山水画,并称“宫闱二妙”。

    在后宫,她生活得游刃有余。

    慈禧万分信任她,也离不开她。也只有她,敢当面劝告慈禧太后。荣寿公主很少进言,但只要进言,慈禧多半肯听从。

    受到敬畏

    王公大臣知道她的分量,对她都很敬畏。

    也有搞不清“大公主”算什么级别的大臣锡御史某,行路时躲避不及,冲撞了“大公主”的车队,被捉去责罚,教他懂规矩,并跪着向“大公主”赔罪,这才获释放行。清宗室盛伯希有感于此事,写了一首长长的《捉御史》:

    “车如鸡栖马如狗,绣衣使者蹒跚走。车如流水马如龙,四姓小侯行斗风。

    ——(御史可怜巴巴地坐着鸡笼一样的车在街上走着。)

    黄尘薄日长安路,玉勒珊鞭竞驰骛。驺唱之仪不听前,纷纷旗校影缨怒。

    ——(公主的车队气派非凡地迎面过来,惨了惨了!)

    乱菙挝马马横触,进退仓皇真击毂。旋抽左右又参差,我未断鞅君脱辐。

    ——(撞上了!车也撞坏,乱糟糟一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