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儿这些表现,让我们警觉到她要走下坡路了,于是我们主动与班主任取得了联系。李老师说,刘亦婷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太喜欢串门儿聊天儿。我们就此和老师取得了共识:渴望交朋友,这也是青春期的一个特点。然而时间只有那么多,婷儿也并不存在交友能力的问题。应该立即停止这种“奢侈”的行为。
为了及时纠正婷儿的偏差,我和婷儿爸爸在学校操场上足足溜达了将近两个小时,等她下晚自习。
那天晚上,我们匆匆地向婷儿转述了老师的看法,希望她马上停止串门儿聊天儿。我对婷儿说:“交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善自我的方式,以自身的优秀吸引其他优秀的同学,这是建设性的交友方式。另一种是嬉戏度日的方式,既浪费自己时间,又浪费别人的时间,这是消耗性的交友方式,家长和老师都不赞成。”爸爸提醒婷儿:你现在的“短板”是学习成绩,而不是交友能力,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方面。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 第235页)
把这个故事完整辑录下来,心里一阵悲哀。巴尔扎克说过,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认为,欣逢喜事,与朋友分享其乐,喜上加喜。反之,身处逆境,情绪颓丧,向富有同情心的朋友倾诉愁苦才会减轻痛苦。刘亦婷进入青春期,正是特别害怕孤独,特别需要倾诉的时候,她渴望交流,渴望朋友,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于人类本能的行为,竟然被她的家长认定是一种“奢侈”的行为。而且,这还不算,他们又给刘亦婷灌输了一种极其功利的交友理念。“交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善自我的方式,以自身的优秀吸引其他优秀的同学,这是建设性的交友方式。”
这是一种多么可笑的思维方式,靠自身的优秀吸引别人?难道交朋友是搞偶像崇拜?“交友”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一个“交”字,英国作家约翰逊说过“只有经常‘浇灌’,方能保持友谊天长地久。”不通过交流哪来的友谊?而且,我们交朋友绝对不是因为对方有多优秀,而是因为朋友间心意相通。这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常识,而刘亦婷的家长呢,为了把刘亦婷打造成考试机器,发明了这个理论来给刘亦婷“长期灌输”。我想,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女孩子来说,这种“长期灌输”的杀伤力可谓巨大。
可他们嫌这还不够,又提出:“另一种是嬉戏度日的方式,既浪费自己时间,又浪费别人的时间,这是消耗性的交友方式,家长和老师都不赞成。”
正常的交往成了嬉戏度日,朋友间的交流成了既浪费自己时间又浪费别人时间的行为,这是对“友谊”这种人类伟大情感的亵渎。而最让人震惊的是,交友这样一个完全出于人类爱的本能,完全属于人类正常情感需要的行为竟然也被刘亦婷的家长量化为某种能力———爸爸提醒婷儿:你现在的“短板”是学习成绩,而不是交友能力,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方面。唉,这就是刘亦婷家长的标准:友谊不重要,分数重要。
我们知道,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单纯、真挚、热情,他们善交友、重友谊。在这个时期建立的友谊,常常是一生中都难以忘怀的。爱默生有句名言,“友谊是使人的一生健康而有意义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卡莱尔也说过,“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们错过了什么。”如果应试教育连我们正常的交友自由都要扼杀,考上北大、清华又怎样?考上哈佛、耶鲁又如何?
看看这段文字,想想刘亦婷家长一直宣称的“平时要努力,考试允许得0分”是多么的言不由衷。这句看似开明的话实际上暗藏“陷阱”。比如,如果你成绩一旦下降,家长就会千方百计找出理由来证明你“不努力”,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找出孩子的“不努力”的表现真是太容易了。在上面这个故事中,刘亦婷不过是跟同学们聊聊天,便让他们“警觉到她要走下坡路了”,然后自然而然地被扣上了不努力的帽子。所以,“考试允许得0分”这句话如果加上“平时要努力”这个限定,便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