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这两个电话后李志刚走出房间像上到顶楼看看外面的情况。大厅里面全是灰尘都有些呛人。李志刚也用一条毛巾裹住口鼻拿着电话向楼梯走去。刚走进几步就现在地面上已经有了脚印原来灰尘已经在地面上积了薄薄一层。
……您轻轻一次点击,将照亮我码字的人生,请支持正版阅读,上一起看文学网。多谢多谢!!!
楼梯踏步上也是一层灰尘每走一步都留下一个脚印。在昏黄的光线照射下让人感觉这栋楼好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到处都落满了多年积累下来的尘土。
爬到顶楼后李志刚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往外一看只见外面能见度非常差连不远处的部落大门都显得影影绰绰而稍远处的那栋破楼则完全看不见了。
李志刚心里猛地“咯噔”一下坏了!也不知道那栋楼里面的王瑞林等人会不会遇到麻烦他们的年龄可都偏大反应不算太敏捷容易在突事件中受伤。还有就是苏万方那边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可眼下这种特殊情况自己是干着急却无能为力只好想象这些人都善于自我保护此刻都躲在安全的地方议论这场沙尘暴呢。
省城属于南方地区从来没有遭遇过沙尘暴最多的灾害性天气就是台风登6后产生的强降雨还有就是前几年的那场大雪此外就是高温之类的了。南方地区历来以温暖潮湿为主要气候特征如今却出现这场在北方也不算常见的强沙尘暴实在是匪夷所思。
记得那一年在北方洞龙江省亲身经历沙尘暴时父亲的一位朋友还专门解释过沙尘暴的成因。他的观点独特说沙尘暴是地理结构的特殊性觉定的。由于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oo—7ooo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就是风暴的成因。
他还说气候也是沙尘暴的成因之一。在北方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oo5毫米)粉沙(oo5—ooo5毫米)黏土(小于ooo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oo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形成沙尘暴。
他还说沙尘暴与植被有直接关系如果地表植被不好沙尘暴就比较严重反之则可以减缓变为扬尘天气。比如说都附近通过加大防护林建设后风沙天气就明显减少。
想到这里李志刚心里猛地一惊难道这场沙尘暴的出现与灾后植物大规模死亡有关?北方的沙尘暴都出现在春季正是植物尚未转绿的季节。如今伽玛射线将植物都杀死了对风沙的阻挡能力肯定会大打折扣因此风沙就长驱之下一直来到省城这边。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此时的北方估计都已经出现沙漠化的迹象。再过上几年后由于地理结构的影响北方可能彻底变成不毛之地都等北方重镇将66续续被风沙所掩盖。若干年后幸存者的后代只能从风沙露出的建筑物来回味昔日的辉煌了。再过若干代后也许那些城市将彻底沉入地下只有在文明重新恢复起来后由考古队员挖掘后才能了解灾难前的历史了。
李志刚不敢再想又看了看外面现外面依旧是一片昏黄满天黄沙。楼顶传来阵阵的“嘎嘎”的声音听起来十分刺耳估计是广告牌架不住阵阵风沙的冲击左右摇摆时扭动角铁所致。
外面的呼啸风声时强时弱尽管嘴上裹着毛巾但仍能闻道空气中弥漫的浓重的尘土味。又过了一会儿外面的能见度提高一些了可以辨认出部落大门的轮廓了同时也能看到那些被大风吹起的废弃的塑料袋之类的杂物旋舞在天空。
又过了一会儿能见度又提高一些王瑞林等人居住的那幢破楼也看得比较清楚了但更远处的建筑物仍然是模糊一片。部落里面是一片狼藉楼前的广场上好像是一片黄土地一样旁边的假山变成了“黄山”停车场里面的汽车也好像变成黄泥做的假车似的根本看不出任何原来的颜色。
见沙尘暴基本要过去了李志刚给蔡同荣打个电话通报一下这边的情况。蔡同荣那边倒是没有生沙尘暴不过他也忧虑地说灾难生后降水明显减少看来自然环境开始全面恶化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只能算是一个前奏也许在冬季还会重新前些年的那次大降雪随后又可能会出现洪水、冰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