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浮云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一一零)说行僧(2/2)
    裴黯摇摇头苦笑:“属下不知,或许是为了成功立业吧。当今天下诸侯繁多,四处用武,正是给了这些僧人表现的舞台。他们往往会出仕于某位诸侯,为其效力,但并不一定会从一而终,若觉得不合便一走了之。例如,越国历来都有用这种僧人为高官的传统,它本是小国,但到如今已拥一省之地,百万户之民,掌控马来海峡与强大的水师,这些僧人的才能在越国坐大的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此等行僧多否?”唐棣再问。

    “滥竽充数之辈不少,真才实学之僧不多。有不少和尚学了点皮毛,便到处招摇撞骗,想出仕于官家混取功名。公子试想,若要培养一名行僧,首先需要的是一名才具不凡的师僧;其次这些弟子必须是天资聪慧之人,佛教经书与俗世典籍都要精通;最后,还要吃得苦头,能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地四处游历,增长见闻。因此,真正有本事的行僧人也一定是极少的。”

    “我记得雪舟大师乃是理藩院的僧都,他的弟子若是要求功名,为何不就近去理藩院或鸿胪寺,反而要舍近求远地来我各国诸侯之国谋寻任职?”

    因大宋佛教盛行,皇家、朝廷与诸侯、属国之间的往来不少是以佛物为赐礼或贡物,来往使者或使臣有时也有僧人担任。于是自睿宗开始,大宋就在理藩院和鸿胪寺各设置了一个司,名为“僧司”,由僧人来主管,用来处理有关佛物并接待僧侣宾客。僧司的主官名为正四品的“僧主”,其副手称为“僧都”

    自理藩院与鸿胪寺设置僧司以来,百来年间,万佛寺与栖霞寺一直就把持着理藩院与鸿胪寺的僧司,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即是,理藩院僧司的僧官一定是出自万佛寺,而鸿胪寺则是出自栖霞寺。

    裴黯似乎被问住了,想了好一会才犹犹豫豫地答道:“此事属下不甚明寮,可能是觉得理藩院与鸿胪寺不能让其一展所长。明主求贤才,行僧求明主,或许是两两相寻吧。”

    开了裴黯之处,唐棣怀着满腹的心思来到后院慧轮的居所。

    门前一灰衣僧人正待行礼,却被他伸手制止。他听见了房内诵经之声,怕此时推门而入会打扰房中人诵经,便立在门口等待。

    “阿弥陀佛,进来吧。”

    过了好一会,诵经声才停止。一声佛号之后,里面的人便出言让他入内。

    “是,师傅。”

    唐棣推门而进,只见一个和尚正背对着门,在一个蒲团上面墙而坐。唐棣反手关门,然后便坐在了和尚身后的另一个蒲团之上。

    这间屋子虽然已经布成了禅房的格局。可房内却并没有摆放香案佛像。慧轮诵经时便坐于蒲团之上,面对着北面空空的墙壁。

    “你近来有些荒废了武技。”

    僧人六十多岁,身材枯瘦,两道白眉倒垂,银须悬于胸前,目光开合之间自带威严。

    “弟子近日感觉身体略有不适,因此是有些放松了。”唐棣低头,脸含愧色。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