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风光丛书-中国名瀑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成因(2/2)

    形成瀑布的另一种重要原因,是由于河流流经两种不同。性质的岩层,对不同岩层的差异侵蚀所造成的。在硬软不同的两种岩层中,其抗冲强度不一致,使河流对其中较软的岩层产生较大的冲烛,形成深潭;而较硬的岩层在同样的水流冲蚀力下,并没有被冲蚀下切多少,这样,便造成了河道内的岩坎和深潭,使河流产生跌水,并且进一步使深潭加深,因为岩坎一旦产生后,增加了水流的势能,跌落过程中又转化为动能,对岩坎下深潭的冲击力便增加了。这样,深谭逐渐加深,水流的冲蚀力又随之逐渐加强,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最终使低矮的跌水,变成雄壮的瀑布。当然,这种正反馈并不是没有止境地可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当瀑下的深潭增加,并向瀑崖的崖脚冲蚀到一定程度时,水流的继续冲蚀,便会导致瀑布后崖壁的坍落,从而使瀑布重新降低高度,这种现象即是差异侵蚀的负反馈效应。当然,瀑布后面的崖壁倒塌后,水流又会重新冲刷深潭,增加高差,再一次回到正反馈,然后,到达一定阀值时,又产生负反馈。这种正、负反馈的互相作用,便是瀑布的演化过程。可见,瀑布的发育、演化,是完全取决于正、负反馈盼互相作用情况了。这是瀑布成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我国及国外的许多瀑布均是由这种方式形成的。

    形成瀑布的动力若不仅只有水流的冲蚀,且还有水流的溶蚀作用的话,则往往形成喀斯特瀑布。因为它们发育于可溶性的碳酸盐岩地区,这可说是瀑布的第五种成因了。如在中国的云南、贵州以及华南一些地区的瀑布,多半是这类喀斯特瀑布。在我国众多的瀑布中,喀斯特瀑布占有重要的独特位置,它们是一种既有地表瀑布,又有地下瀑布的独特瀑布或瀑布群。如众所周知的中国最为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是喀斯特瀑布中的佼佼者。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与白水何河床及瀑布下落水洞的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第三纪晚期,现在黄果树瀑布的前端,曾发育落水洞,当时黄果树瀑布尚未形成,而是地下伏流的形成跌入落水洞内。随着几百万年的冲蚀和溶蚀、黄果树伏流亦随着落水洞的崩坍,而出露地面成为瀑布,而后又堆积大量的钙华,水流亦产生分支,黄果树瀑布终于渐渐发育成目前的形态。喀斯特瀑布之中还有更为独特的一种瀑布,它并不露在地表之上,而是深藏在洞穴之内,称为暗瀑。如贵州安顺龙宫的龙门飞瀑和浙江金华冰壶洞中的冰壶暗瀑等等,均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暗瀑。安顺龙宫,是黔西南著名的喀斯特洞穴旅游胜地之一,龙门飞瀑就位于龙宫之洞的进口处。在游人搭乘小舟游览龙宫仙境时,首先要经过一个巨大的池塘,人称“天池”,“天池”之水经龙门翻落而流出洞外,形成一条宽约25米,高差达33米的龙门飞瀑。龙门飞瀑水量大,落差高,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较大的喀斯特暗瀑。从龙门前走过,只听见水声轰轰若雷鸣,烟雾茫茫如仙境,气势十分磅礴。

    瀑布的第六种成因是由于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如果这种瀑布出现在现代冰川地貌中,则由于气候寒冷,以“冰瀑”的形式存在着。然而,当这种瀑布出现在古冰川地貌中时,就有可能发育成瀑布。如庐山的土家坡瀑布,就是发育在庐山土家坡冰川谷上的古代土家坡冰川之中的。第四纪时(距令约二、三百万年),现在庐山一带曾因气候寒冷,而发育大量的冰川。土家坡冰斗便是当时一个冰川悬谷,它高高挂在土家坡冰川谷的南坡上。后来,随着气温的上升,气候变得暖和起来,到现在庐山已是亚热带气候,且只有千余米高程,是根本发育不了现代冰川的。这样,土家坡古冰斗便成了一个积水潭,今天已是庐山上一个天然的游泳胜地一一碧龙潭。碧龙潭水向外流出,翻崖跌入土家坡谷地时,形成了土家坡瀑布。

    此外,在一些地区,由于山崩或泥石流等阻塞了河流的通过,使河床之上突然堆积成一个拦水坝的石坎,……从石坎上跌落时,便产生了瀑布。显然,这并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瀑布。

    这里顺便提一下另一种游人极少会见到的瀑布一一海底瀑布。这种海底瀑布是由于海底地形的起伏造成的,巨量的海水突然跌入海底峡谷之中,便可产生这种瀑布。据有关资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底瀑布是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巴斯海峡海底的一条瀑布,此瀑宽达150公里,高达400米,水流量达3万个秒立方米,是一条十分巨大、壮观的海底瀑布。

    最后,还需指出一点,现在出现了一些人工的“瀑布”。这些人工瀑布实质上是由人工建筑物的阻挡,造成河床的陡崖,形成了跌水。主要的人工瀑布,指的是水库建造后,水流受阻在坝上形成人工湖泊,而开闸或水流翻越滚水坝而飞泻直下时,则形成了人工瀑布。现在,人工瀑布不仅仅在自然界的江河中大量存在,而且在一些宾馆、饭店等室内场所,也可见到,不过这种室内的人造小瀑布,与大自然中的天然瀑布,无论在四周环境。还是造型及气势上,均不可同口而语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