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弈: 卡尔波夫与费黎宗为你点破商战迷津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痴迷战略(2/2)
    我受过的专业教育包括两类:经济学的与科技的。我曾经连续好多年热衷于电脑:20世纪70年代末还没有微机时我就已买了我的第一台计算机,那是一台老式的pdp8型机器,是一家汽车制造业的电脑部门将已扔进废品堆的机器按重量计价卖给我的。我家里人都记得那台大家伙占据在门厅里,我的孩子们用它练习画生物谱线。它的耗电量相当大,家里不可以把它和其他家用电器同时开启使用。我恐怕得承认实战研究算法的最佳解析在那会儿对我是头等重要的事情。总之30年后的今天,我仍然不知道我全家是否原谅了我曾多次中断家中正在工作的洗衣机!

    就我从事的职业来说,作为法国最大型工业集团之一的一名财政主管,而后任副总经理,我有幸参与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退让或进取性质的重大谈判,从而经历了一位经理人生涯中的一些特殊的时期。在这期间我与诸多合作者共同努力,使某项行动达到预期效果,这种行动通常都涉及高达几十亿欧元的数额。在此种局势中,我们必须就数十个涉及成交的要点达成共识,所以要调动与发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才智及战术资源。

    然而,我也有着几乎是完全别样的生活,即写作。我已是好几本探讨战略问题的书籍的作者—我这里说的战略是广泛意义上的战略。我被责成就这一主题对世界上那些大战略战术理论家进行深入研究,从孙子到克劳塞维茨,从福煦(foch)1 到利德尔·哈特(b. h. liddell hart)。他们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毋庸置疑就是孙子这位生活在春秋(前722~前481)动荡时期的中国将领。我数十次反复阅读了他写的一本薄薄的名为《孙子兵法》的书—我甚至还出版了一个加上自己注解评论的新译本。我也同样重视另一本薄薄的中国书《三十六计》,这本书虽不如《孙子兵法》有名,却以独到的方式阐释了战术行动的来龙去脉。实际上,《孙子兵法》之于《三十六计》,就如同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一样。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