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说没有信仰的人,心灵是空虚的,我很相信这句话,也许有人会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那还有人有信仰?其实不管多么现实,多么唯利是图的人,他也有信仰,只不过他的信仰说起来比较庸俗,无非就是金钱和权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种信仰。
现代人之所以常常会不要信仰,因为正确的信仰往往会告诉他们,他们此时所作的事情是错误的,与他们对世界的渴求正好相反,比如基督教的“爱人如己”,又或者佛教的“与世无争”等,都与他们的生活理念背道而驰,所以他们不要信仰,宁愿活在纷争不断、勾心斗角、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世界里,拼命捞取他们认为值得的东西。
佛教中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梵语sraddha译作信心、信解、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谓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钦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令不动摇。“信、解、行、证”,“信、愿、行”等。)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