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民主精神;
(3)对中国文化有了解;
(4)有民族思想,爱护国家,反对叛乱;
(5)对世界局势、国际关系有明白的了解。
蒋介石没有说出姓名,但大家都明白指的就是胡适。
而胡氏初听此言很觉惊异,自认“实无此勇气”,却又觉得蒋的想法“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可以一新国内外的耳目”。胡适倒也想试一试,但没有自信心。3月31日,他与周鲠生、王世杰商谈了很久,直到晚上8点一刻竟决定接受,但到4月1日又“还是决定不干”。21
4月4日国民党的临时中全会开了六个多钟头,会场上乱成一锅粥,中委们七嘴八舌都不赞成蒋的提议,有的竟痛哭流涕劝蒋介石作总统候选人。
其实蒋的提议只是一个政治上的花招,他怎么会让别的人凌驾于自己头上来当总统呢?而胡适却实在书生气十足,还以为“蒋公是很诚恳的”,被蒋玩弄于股掌之上犹不自知。最后,他还是高高兴兴地帮着蒋介石登上了“总统”的宝座,并以大会主席团主席和民意代表的身份向蒋致送当选证书。这次大会原来不过是为国民党政权尽送丧的礼仪了,胡适却还要为这次丧礼式的大会吹嘘,说是什么“真正自由意志的表现”。22
然而,他们的“自由意志”表现之后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政府便风雨飘摇,土崩瓦解了。
1948年12月15日,北平已被我人民解放军围困成了孤城。胡适见大势已去,便同他的夫人江冬秀乘蒋政府专机仓皇飞往南京,做了北京大学的一名“不名誉之逃兵”。23 他临行时东西也来不及收拾,只捡了他父亲的遗稿和他自己的著作手稿,及一部甲戌本《石头记》——真是凄凄惶惶,好不惨伤。17日,自身也难保的蒋介石特邀胡适夫妇晚餐,在惶恐中为胡适做58岁生日。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引退”。4月,胡适也乘船逃亡美国,踏上了他晚年飘零而凄惶的途路。
-----------------------------------------------------
①参看叶由的《我对胡适的印象》,载《胡适研究丛录》,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2月版,第22~28页。
②周炳琳1946年11月9日致胡适信,见《胡适来往书信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8月1版,下册,第140页。
③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141页。
④见1946年12月18日天津《大公报》。
⑤《宪法与宪政》,见1947年8月15日天津《大公报》。
⑥参看傅斯年1947年2月4日,2月22日,3月28日,4月7日致胡适信,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168~170、174~175、190~192、195~196页。
⑦蒋介石1947年4月2日致胡适电(抄件),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193页;并参看同书第179~180、196~197页。
⑧胡适1947年2月6日致傅斯年信(稿),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173页。
⑨见《独立时论集》第1集,北平独立时论社1948年4月版,第143~145页。
⑩参看《胡适的日记》手稿本,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2月版,第15册,1947年9月23日。(三版注)
11见1947年5月20日《经世日报》,转引自《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5册,同年5月18日后所附剪报;引文中“发现”二字系胡适所改。(三版注)
12参看北京大学学生高炳生等致胡适的信,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300~303页。
13参看《申报》1946年12月31日,1947年1月7日,1月17日,1月19日,1月25日,6月22日,及天津《大公报》1947年10月29日有关沈崇被污辱案的报导和胡适对记者的谈话。
14参看《独立时论》第1集(北京大学出版部1948年4月印行)《序》,署“独立时论社同人”,疑为胡适所作。据该书卷末所附之《作者介绍》陆续参加独立时论社的作者,列名的共有42人。
15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417~418页。
16可参看胡适6月3日致北京市长何思源信(稿),6月1日《华北日报》所载《胡适赞扬“疏导政治”》,及高炳生等致胡适信,分别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203~206、300~303页。
17朱家骅1947年6月19日致胡适电(抄件),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210页。
18胡适1947年6月2日复邓世华信(稿),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201~203页。
19《青年的苦闷》一文发表于1947年6月21日,后收入次年4月出版的《独立时论》第1集。
20转引自高宗武1948年4月6日自美国致胡适的信,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375页。
21参看《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6册1948年3月29日至31日、4月1日至8日。(图文版注)
22胡适1948年5月10日对记者的谈话。转引自1955年5月4日《大公报》所载胡华的《批评胡适派为封建买办统治服务的“民主”“自由”论》一文。
23胡适于1948年12月17日参加在南京的北大同学会举办的“北大五十校庆大会”,在会上致辞,一再说“我是一不名誉之逃兵”,“不能与多灾多难之学校同度艰危,实在没有面子在这里说话”。见1948年12月18日《申报》所刊《胡适自认逃兵》一文。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