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四、旧金山—伦敦—北平(2/2)

    胡适回国的这段时间,蒋介石正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破坏停战协定,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部署并发动全面内战。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民又被推进了战争的深渊。国民党政府又在全国加强法西斯特务统治,镇压爱国民主运动。就在胡适回抵国门十天之内,知识界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二位先生在昆明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一般有良心的人都感到失望苦闷乃至忿怒,盖原意中事”。⑦

    而胡适却与“一般有良心的人”都不同。7月20日,他在上海文化教育界名流举行的欢迎茶会上还劝人不要悲观,说:

    我们文化界、教育界,应当在这五年十年之间咬紧牙关,尽力挽救和改善目前的局面。如果我们自己先就悲观,觉得世事不可为,那末国事真更将令人悲观,令人觉得不可为了。⑧

    如果说这是胡适的“乐观主义”,那么,他在北平对记者谈话时竟宣称“中国民主有了进步”,⑨ 这样颠倒的“乐观”不迹近阿世吗?

    10月10日,北京大学举行复员复校后的开学典礼。胡适以校长身份首次对全校员生讲话,便抬出南宋理学家吕祖谦的两句话“善未易明,理未易察”要大家深剩他提倡所谓“独立的研究”,要大家“不盲从,不受欺骗,不用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用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用别人的头脑当自己的头脑”。⑩ 可以说这便是胡适给“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加的注脚,并无甚么深意。而当内战硝烟弥漫、青年学生向往民主自由进步、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广泛开展的时候,胡校长却反复申说这些人所共知的道理,用意还不明白吗?

    1946年就任北大校长时的胡适(时年55岁)

    -------------------------------------------------------

    ①中国代表团成员除董必武、胡适外,还有宋子文(团长)、顾维钧(副团长)、王宠惠、魏道明、吴贻芳、李璜、张君劢、胡霖、顾问施肇基。

    ②胡适1941年2月在纽约的演说。曾载2月8日重庆《大公报》。

    ③参看胡适1944年12月8日日记,见《胡适的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月版,下册,第605页。

    ④胡适致电曾载1945年9月2日重庆《大公报》。又附见胡适致王世杰(电稿),《胡适来往书信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8月1版,下册,第26至27页。

    ⑤《关于重庆谈判》,《选集》4卷横排合订本,第1106~1107页。

    ⑥中国代表团成员共五人,其他四人是赵元任、罗家伦、程天放、李书华。

    ⑦周炳琳1946年7月9日致胡适信,见《胡适来往书信逊,下册,第112页。

    ⑧胡适在上海文教界欢迎会上的讲辞,载7月21日《申报》;又载南京《教育通讯》复刊第1卷第11期。

    ⑨见1946年7月30日北平《华北日报》。

    ⑩见1946年10月11日天津《大公报》。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