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六、大青山抗日战死将士公墓碑的遭遇(2/2)
    1936年5月间,华北局势“曾有很大的混沌酝酿”,投降气氛颇为浓厚。冀察政务委员会与日本侵略者订立了秘密的《华北防共协定》,但宋哲元统率的二十九军毕竟是曾经在长城奋起抗日过的军队,5月30日夜的干部会议便决定方针不变,不脱离中央。

    胡适得知此情,于31日作《敬告宋哲元先生》一文,进一步晓以民族大义,其中说:

    我们深信,在这个时候,国家的命运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候。凡是反对中华民国的人,凡是有心破坏中华民国的统一的人,都是存心遗臭万年的人。我们决不可姑息这种人,必须用全力扑灭这种卖国求荣的奸人。不如此的,在今日是汉奸,在中华民族史上永远是国贼。……熙洽、张景惠、殷汝耕都没有力量,因为他们都脱离了国家的立场,所以永远成了汉奸国贼,他们不能不托庇在敌人的铁骑之下,做了受保护的奴才。这些奴才将来都有在中山墓前铸长跪铁像的资格。我们这个国家现在虽遭厄运,是决不会灭亡的。我们不可不明白这一点:一切脱离国家立场的人,决难逃千万年的遗臭!7

    他对汉奸国贼的斥骂,对卖国行径的谴责,都是正气凛然啊!

    胡适又亲自去拜望过宋哲元,为宋陈说“不丧失主权”和“服从中央”两大原则。8自然,他所竭力维护的“国家统一”、“服从中央”都是指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但是,在那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却也只有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可望勉强统一中国、统一全民族来共同抗战,这不是中国当日的现实吗?

    同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中国**积极促成和平解决,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终于使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迅速建立起来,使全国进入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

    ----------------------------------------------------------

    1碑文全称为“中华民国华北军第七军团第五十九军抗日战死将士公墓碑”,有拓片,收入《胡适之先生诗歌手迹》之《尝试后集》中,台北商务印书馆1964年12月1版。

    2同见上书。该诗有跋,云:“公墓碑刻成建立后,何应钦将军有命令,一切抗日的纪念物都应隐藏。于是傅作义将军在碑上加一层遮盖,上面另刻‘精灵在兹’四大字。”《胡适的日记》手稿本,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12册,1935年7月5日(误记为6月5日)有详尽的记载。该诗文字稍有不同,第二句为“埋藏隐晦不须悲”,第三句为“山灵将待我来日”,一、四句同。(三版补注)

    3《世界新形势与中国外交方针》,载《独立评论》第78号,1933年11月20日出版。

    4汪精卫1933年11月22日致胡适信,见《胡适来往书信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1版,中册,第220~221页。

    5胡适1933年12月20日致汪精卫信(稿),同上书第225~228页。

    6胡适1936年6月9日致翁文灏信(稿),同上书第322页。

    7《敬告宋哲元先生》,载《独立评论》第204号,1936年6月7日出版。

    8参看胡适1936年6月9日致翁文灏信(稿)。同注6。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