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口水战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现实:香港全面压倒上海(2/2)
    目前,已经有超过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上海,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最为集中的区域。而在引进外资上,上海也开始从重数量转变为重实际效果。

    而作为全世界自由的经济体,在香港,有超过400家世界500强企业设有办事机构,完全国际化的法律和金融环境更是上海不能比拟的优势。

    与上海目前仍以国内贸易为主不同,香港的外向型经济已经有几十年的基础。香港转口贸易厚实的底子让众多企业愿意把香港作为登陆亚太市场的第一站。

    高校:

    曾经有一句戏言,说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和第三。因为清华、北大与复旦,谁都不肯承认自己比另外两个差,都自称自己是中国第一。

    不管是不是中国第一,但复旦大学作为上海第一,大概它是能拿得到的。或许在它眼中,上海第一也就差不多是中国第一了,反正上海人早已习惯将上海视作中国的中心。

    相对而言,香港高校就那么几所,而且香港市民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还不足20%,这一方面是远远比不上上海的。但是评定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完全依靠大学就读率的高低。

    赛事:

    上海有f1,香港没有。香港有赛马,上海没有。

    就参与度而言,上海的f1远远不能和香港的赛马相比。香港马会现在有会员2.3万名,基本上都是有着很高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在香港,“赌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更重要的是,香港的马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玩赌博的机构,马会的高层一直致力于将马会打造成亚洲最佳的私人会所。

    对于香港人而言,一旦成为马会会员,就等于拥有了一个相当高质素的社交小圈子,每年马会都会举行近40次左右的迎新活动,帮助新人融入这个精英团体。每位新会员在加入马会的前三个月内,还会得到指定的会员大使协助,尽早熟悉马会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因为成为马会会员而拥有最优质的设施与服务。

    与香港赛马会相比,上海的f1显然缺乏深厚的底蕴。在f1进入中国的热潮过后,那些过了f1瘾的人会继续留在赛场边吗?由于上海市政府采用高价汽车牌照政策,其私有汽车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全国很多城市。这就让人怀疑上海市的民众对f1有多大热情。何况即便对于早就进入汽车社会的欧洲人来说,f1也是一种贵族运动,不是普通人看的赛事。

    酒吧:

    “新天地”原先就是一片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民居,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开发商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甚至不惜代价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的防潮药水,注射进旧砖瓦。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

    “新天地”把自己定位在中外游客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去处之后,自认为具有文化品位的本地市民和外籍人士便纷至沓来。反观“兰桂坊”,也是香港白领和老外的出没之地,有着30多年的酒吧街历史。论起外观,兰桂坊不过是中环德己立街与西面云咸街之间的一条短小弯曲而狭窄的街巷,而且不尚奢华,陈设简单,但是其香港时尚经典地位不容置疑。

    城市代言人:

    评判一个城市,首先就是从这个城市里的人着手。在很多人看来,上海男人的口碑一直不是很好。差不多“心眼小、气量小、胆魄小、志向小”就是上海男人的标签。上海男人大多细皮嫩肉,精心修剪的发型上总是有着保湿摩丝,服装款式总不会与时代脱节,而步伐总有一点微风轻摆的味道。苏南水乡的江南文化和十里洋场的西方文明在上海男人身上留下了特有的“阴柔”气质。而姚明的横空出世无疑改变了许多人对上海男人的看法,“姚明代表上海男人的高度,刘翔代表上海男人的速度,常昊代表上海男人的深度”,这是最近在上海男人中颇为流行的一句话。

    同样是在美国打拼,香港男人成龙的表现一点也不比姚明逊色。如果说姚明是nba的红星,那成龙也绝对是好莱坞的大腕。从七岁就开始在功夫电影中扮演角色的成龙,几乎从没使用过替身演员,受过数不清的重伤,却依然坚持自我。对于香港人而言,成龙饰演的香港警察“陈家驹”就像是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而在说华语的演艺圈内,成龙总是被人叫做“成龙大哥”。

    在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金贸大厦88层的观光厅内,姚明的球衣球鞋和签名篮球正作为一种城市的象征被游人参观,而成龙的电影也已经成为香港人的一个标签。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英雄并不是城市的全部,看这个城市的男人要看群像而非个体。上海男人不都是姚明,香港男人也不都是成龙。

    其实,香港和上海的差别不在于有几幢高楼大厦,有几种老外,有几家名牌店铺,有几个会说英文的本地人,有几间高消费的场所,而是在于各种小细节、小环境和普通市民的言行举止。上海如果可以做到这些,到时候再比也不迟啊!

    谁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香港和上海都是中国商业化氛围最浓的城市,谁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上海能否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能复制香港的技术网络,但就商业网络、信托体制和法规框架而言,上海不是香港的对手。上海作为中国内地的金融中心,其作用要次于香港。香港甚至比包括纽约在内的许多更大的金融中心都更国际化。所谓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段樵认为“主要有两种功能类型,一种是大量处理国际业务,另一种是以处理本地金融部门的对外业务为主。所以对于香港来说,两种功能类型已兼而有之。而上海开始有了后一种的雏形”。

    上海人和香港人都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对商业有着天生的敏感。两地都有着很浓的殖民痕迹,这让两地的市民可以很容易地和外国人打交道。如果说有不同,由于香港经历了近百年的殖民统治,是全世界很少的自由港,香港人已经见惯了外地人,觉得和外地人打交道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而上海,虽然1949年以前一直是十里洋场,但后来和世界的关系有一点疏远。从20世纪90年代打开大门始,上海终于又能够和香港一样,有更大的包容性了。

    当然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上海没有香港自由港的优势,在法律环境上更是无法和香港相比,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上海来说还为时尚早。但尽管如此,上海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还是一个必然。

    比如在管理方面,上海的后劲很足。香港的管理主要依托于本地人才,而上海选才的范围很大。在国内,上海是众多人才的选择,有很好的集聚效应。而上海的企业也能出得起大价钱从世界范围内为上海选才。另外,香港的大学教育也没有上海普及,现在高中生的升学率也仅仅是18%。这些都是上海的后发优势。

    而海外媒体则认为:中国拥有两个具有不同特色的金融中心,香港(就像纽约)是一座真正的全球平台,而上海是全球影响力日增的全国性平台,前者起着金融中心的作用,后者则在全球农产品期货交易中首屈一指。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