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口水战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500强及跨国公司 谁比谁多多少?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和对外交往的中心。其航空和铁路客货流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些优势所有其他城市无法比。北京经济规模总量虽不及上海,但仍为全国第二名。更重要的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宏观决策和调控部门都在北京。许多带中国字头的企业“巨无霸”总部都在北京,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中行、工行、建行、农行四大商业银行以及华夏、民生银行等总部均在北京,最大的保险公司的总部也都在北京。日前,有关部门公布的中国500强的大公司中,其中101家总部在北京。最大的12家公司有11家总部都在北京。北京的劣势是周边各省市经济不如上海周边发达,各城市自己好像在“单打独干”,缺少明显的分工合作,对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来讲,缺乏它们必须具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此外,北京没有上海那样的港口。北京周边的企业群数量不如上海多。

    对上海来说,北京的劣势恰恰是上海的优势。上海周边拥有江浙这样经济发达的省份,制造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企业群密集。特别是长三角各地产业结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很多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将总部选在上海正是看中这点。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其经济实力,在所有城市中无出其右。它还拥有北京不可比拟的港口优势。日前评比出来的中国500强中,上海约有45家左右,与北京带中国字头的公司不一样,上海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这也证明它在中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分量。

    另外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所在城市跨国公司总部的多寡也是它们城市口水战的重要议题。那么北京vs上海:谁的跨国公司总部多?

    跨国公司的运作方式是通过地区总部,向它在中国甚至亚太区的工厂、办事处、子公司发号施令,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所以有人将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称为其“区域头脑”。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哪个城市拥有更多的跨国公司,也就意味着那个城市拥有更多的经济话语权和城市影响力。

    我们先来看一下在北京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它们是来自美国的ibm、康明斯、朗讯、摩托罗拉,来自加拿大的北电网络,来自日本的日立、东芝、百特、东陶,来自韩国的lg电子、三星,来自德国的西门子、曼内斯曼,来自法国的阿尔斯通、施耐德、得利满。此外还有丹麦的诺和诺德、瑞士的abb和雀巢、芬兰的诺基亚、瑞典的爱立信、泰国的正大等。这一家家公司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

    在上海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来自美国的有花旗、柯达、艾默生、通用电气、耐克、庄臣、通用照明、通用工业系统、德尔福汽车系统、霍尼韦尔;来自法国的有家乐福、阿尔卡特、米其林;来自英国的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联合利华;来自德国的有汉高;来自日本的有理光、朝日啤酒、富士胶卷、三菱商社、三得利啤酒、欧姆龙、先锋电子;来自瑞士的有罗氏制药;来自荷兰的有飞利浦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