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八章 庐州(1)
    1853年对大清朝来说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春节刚过正月初二太平军就从武汉顺流而下一路势如破竹先后克沿江重镇九江、安庆、芜湖威胁苏皖兵指金陵。

    杨一和他的女人们在一起过了他来到这个年代的第一个春节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后第一届“丽人”集团董事大会正式召开出席的有董事长杨一副董事长霍夫曼董事齐横波、李香柔、霍小玉。在会上杨一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展经验提出了新的一年里兵工厂要尽快加紧员工的培训一旦钢材到位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该项由霍夫曼负责。鉴于南方局势动荡化妆品市场的工作中心将北移争取“丽人”系列产品占领北方各大城市的市场。霍夫曼带来的织布机也开始投入生产眼下的要任务是满足即将组建的团练服装用布进而才考虑投放市场。

    同时杨一还宣布他将放弃集团执行总裁的职务由霍夫曼接替杨一今后的主要工作是尽快组建起一支能打仗的队伍。

    大年初二杨一选择了和太平军出动同一天踏上了前往安徽庐洲的旅途这次去安徽杨一是以向荣军募兵守备的名义去安徽招兵。几个女人见杨一要出门都有些舍不得问杨一怎么不就近招募兵员杨一解释说他不是不想在上海一带就近招募但考虑到江浙一带民风素来柔软重文轻武难以快形成战斗力而两淮一带民风强悍那是个招兵的好地方。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杨一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这个名字一直以来和一系列卖国条约联系在一起倍受国人唾骂但在杨一看来李鸿章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兴办洋务建立水师送幼童出国留学李鸿章心中何尝没有一个富国强兵的梦想只可惜他处在一个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朝代他能做的他都做了不能做的他也尽量在做只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上有荒淫无度的慈禧太后下有**的百官外有列强环顾内有民变四起李鸿章空有一腔振兴国家之心却难酬壮志最终落了个在一片骂声中郁郁而终的下场一代名臣只可惜生不逢时徒之奈何。

    历史上大概过些时候李鸿章应该跟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安徽组建团练杨一要赶在他们前面拉起一支队伍才行。还有就是要赶在太平军占领金陵前回到上海时间紧迫买来马匹杨一带了两个伙计充当随从马不停蹄的向庐洲赶去。

    一路走来迤俪北上经苏州镇江到金陵满清入关一百多年虽然在江南制造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但在康熙乾隆历代皇帝的刻意弥补下在儒家思想的浸泡消磨中中国的百姓们还是很快被奴化在这一点上杨一感到漫长的封建社会的里程民族思想的僵化闭关自守的国策给中华民族的崛起带来太多的阻力了。自康熙起到道光数代江南历来都是朝廷的税收大户一百多年的平静造就了无数繁华的印记眼下虽然贼作乱但这金陵城内却看不到一点紧张的气氛秦淮河上依旧是处处笙歌风流依然城墙上爬满的藤蔓也似乎在诉说这百年的宁静带来的腐化难怪太平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会惊慌失措几乎没什么抵抗就拱手相让历史上这金陵城在杨一的记忆中好象也没有成功的防御战例看来在美丽的秦淮河的确是消磨英雄气概的温柔乡。

    鸦片战争英国人率先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机器生产的廉价商品冲击着传统的手工业中国的民族工业的萌芽先是被清政府的政策压制后又被西洋列强扼杀。土地的兼并大量的民间手工业者的破产加剧阶级矛盾的恶化。

    经过一周的跋涉庐州城的城墙遥遥在望。庐州包拯的故乡包公祠逍遥津古战场这是后世的历史教科书给杨一的记忆眼下这庐州就在眼前不知道这李鸿章是否能如期返回。

    这庐州城不大不过这里的洲官看起来不错城墙上有新修补的痕迹护城河边的淤泥也说明了近期有清理过的。进得城来一眼看去建筑古朴青石板铺就街道不大的庐州在节日喜庆的烘托下到也显出一些喜庆和热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