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精神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狮子之精神:“我要”——超越自我的狮子(1)(2/2)
    一、挑战与超越自我

    透过尼采的、诗意的同时又充满隐喻、晦涩的语言,我们接触到了他所定义的狮子之精神:“我要。”我们不想上升到哲学层面来穷究什么是“我要”,不妨把它理解为自由、主动地设定、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自主而积极地进取、行动、奋斗,既不是因为环境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也不是按照他人的意志消极被动地服从。狮子是王者,王者不需要服从别人的意志,而只服从自己的意志。没有人会对王者说“你应”,只有王者自己说“我要”。

    在很多有所作为的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自主而积极地行动,不断地挑战与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目标的精神品质。

    有一个叫拉马纳的工人被安排去雕刻林肯纪念碑上的“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词”。这期间,拉马纳每天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和林肯雕像面对面,不禁认真地琢磨起面前的这位伟人来。林肯雕像的面部表情显得忧伤而疲惫。而且,林肯早年和拉马纳一样生活贫困,经过努力成为一名律师,最后又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就是这个人,在美国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挺身而出,挽救了这个国家。他在葛底斯堡发表的演讲成为传世的不朽名篇。而拉马纳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铭刻在这座雕像上,让人们时时能看到,铭记在心中。

    一天,拉马纳坐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吃午饭,望着矗立在面前的巨大的林肯雕像,他的头脑中忽然冒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我应该像他那样,去学习法律,当律师。拉马纳丢下饭碗,找来了一块木板,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拉马纳”,在名字下面,又添上了一句话:“拉马纳学法律”。当工友们看到那块木板的时候,都嘲笑着说:“拉马纳,你在做美梦吧?你是不是看雕像看出毛病了,难道你想成为林肯吗?”

    确实,对于拉马纳来说,成为一名律师似乎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因为拉马纳所受过的最高教育就是在西西里岛的一所乡村小学读过五年级。对于一个只有这么低文化程度的人来说,要想进入华盛顿大学国家法律中心学习,真是谈何容易。但拉马纳的念头异常坚定。虽然每天要在脚手架上工作10个小时,整个人已经疲惫不堪,下班之后,拉马纳仍然坚持到夜校去补习英文。在他的帆布兜里不仅装着凿子、锤子和午饭,还装着课本。每到中午,拉马纳一边匆匆忙忙地吃午饭,一边抓住仅有的那么一点时间读书学习。人们看到他坐在一段木头上,一手拿着书,另一只手拿着两片玉米饼,中间夹着一块咸猪肉。很多人禁不住嘲笑他,情形和当年别人嘲笑林肯时一模一样。

    嘲笑没有用,拉马纳还是让奇迹发生了,他考进了法律学校。这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拉马纳应征服兵役。战争结束后,他继续学习法律,很快取得了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的学位。之后,拉马纳在纽约和华盛顿执业,成为一名全国著名的律师。

    有人问到拉马纳对学习动力的看法,他的回答是:“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发现动力,并自己为动力确定具体的含义。”

    毫无疑问,拉马纳就是一个具有尼采笔下的狮子之精神的人。没有人为他设定几乎不可能的目标,要他为这样的目标而努力,但拉马纳说:“我要。”如果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外在的,那么这种动力总有衰竭的时候;但如果这种动力是内在的,自我驱动的,才可能无穷无尽,创造奇迹。

    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创办人齐瓦勃也是一个善于自我激励、自我驱动的人。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而且他只接受过很短时间的正规教育。在齐瓦勃18岁的时候,他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经营的一个建筑公司打工。从一开始走上这个岗位,齐瓦勃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名优秀员工。当其他人都在抱怨工作苦、薪水低的时候,齐瓦勃却依旧卖力地工作,默默地积累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