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不要锋芒毕露(1)
庄子曾经说过“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挺拔的树木往往最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同样,做人处处锋芒毕露,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
西汉有位杨惮,重仁义轻财物,为官廉治奉法,大公无私。他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大概是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出色是为了笼络人心,图谋不轨。
皇帝当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厌恶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是你才干再好,品德再好,你如果对他稍有异议,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一告发,皇帝就把杨惮贬为平民。
杨禅原先做官时,添置家产多有不便。现在下野了,添置一些家当,与廉政无关,谁也抓不到什么把柄。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他的好朋友孙会宗听说这件事,感到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写了一封信给杨惮,信里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的样子,免得人家怀疑。你不应该置办家产,搞公共关系,这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惮很不服气,回信给老朋友说:“我自己认为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理应一辈子做农夫。农夫很辛苦,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杀牛宰羊,喝喝酒,唱唱歌,来慰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偏偏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向皇帝告发说,杨惮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一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命令迅速将杨惮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还把他的妻儿子女流放到酒泉。
一个人即使是有才,如果不懂收敛,锋芒毕露,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会招致厄运。就像杨惮一样,被贬为平民,依然不知反省,反而还要大张旗鼓地置办家产,最后悲惨收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