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9世纪40年代思想家们不同的是,曾国藩在提出思想的同时,更加注重经世致用,讲求实际,讲求落实。他指出:
至于讲求实际,则下手工夫贵于铢积寸累,一步不可踏空,一语不可矜张。其大要不外三端,曰制器,曰学技,曰操兵。
制器包括制造轮船与火器,学技则是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上升到知识、管理等理论层面。他认为:
外国学技以算法为第一义,而又证之以图,申之以书。中国学外国之机,则须以翻译为第一要义,得洋人一技之长,使明其迹,继探其意,即乃翻译汉文,使中国人人通晓,可见施行。
当时中国与西方沟通最困难的是语言,碍于语言的问题,中国人了解欧美显得很困难。所以曾国藩主张将翻译作为讲求实际的下手功夫,作为中国学习外国的“第一要义”。为落实这一主张,他在湘军收复金陵后,就在金陵设立了翻译馆,专门翻译西方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他对当时推荐西方著作与成果极其关注与高兴。涂宗赢想编辑《中西合璧字汇》一书,他认为这是“当今至要之关键”,“书成之后,实为治国闻者所必资,亦奇观也。”在南京,他专门请人制造了地球仪,并请子舸作《地球图说》,“借以为防御外洋之具”。
师夷智关键是人才。他广泛搜罗各种人才,“鄙意亦欲多访才智之士精于天文、地理者,萃于机器局中。”“访求中国人才精于天文、算学,明于治乎地图者为上选,坚忍耐守者次之,广为储才,以备缓急之用。”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进入金陵翻译馆与上海机器制造翻译局。在学习西方技术方面,曾国藩有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在学习方法上的创新之举,实行颇有特色的“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有力推进了“师夷技”的进程。在学习上,主要有三个措施: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