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终于慢慢流传开来。在一个午后,我跟随外婆来到公路头,铅云四垂的天空阴沉欲雨。屋子里还在放着熟悉的“旁鼓”声音,闯祸的少年靠在屋外的柴草垛睡着,他的双手枕在脑后勺。雨丝飘在他脸上,有惊慌的疼。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屋子里傻傻坐着,“旁鼓”的声音有一刹那与风雨融在一起,像凄凉的哭诉,一个老人在久远的时间里,“咿呀”唱着,外婆什么也没说,她牵了牵我的衣角。
后来很久以后,我没有再见到伦辉。他从学校里消失了。班上的女生偶尔谈起他时,会受惊似的发抖,然后爆发出一阵灿烂的笑。有时女孩们,看着我身边一度空荡荡的位子(之所以是一度,因为这座位后来在老师的强迫下,其他同学不情不愿地得坐下了),会打趣我与他同桌的事。渐渐的,大家似乎淡忘了这件事。伦辉那间坐落在空荡荡公路边的屋子,我后来很少去,有时外婆出去很迟回来,总是望着我欲言又止。在我身后她有时会自言自语,她在叹息,好好的一个孩子,毁了。
时隔多年,我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也许在我回小镇时,我会与他迎面走过,但我们已经陌生了,认不出彼此。更多的时候,我会想起他那双目失明的奶奶,不知她后来怎样了。外婆离开后,我也已经淡忘了太多的旧事。
试图唤起记忆,最初的时光里,那些鲜活的面庞一直在闪烁。我们并没有走远,比如去邻居家串串门,比如去附近的电影院看场老电影,回来时,往事也就回来了。一直保持面对世界瞻望的姿势,一直记得那条通向心灵家园的路,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是人流,陌生或者熟悉,但一定会有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发生。生活就是这样,不该遗忘的总会在某个时刻再次出现,少年的声音会穿越世事轮回,它告诉我们即使你走得再远,曾经的憧憬与美好也永远不会失去。譬如我讲述的这些。
观心自照:苏东坡诗云:黄沙枯骷髅,本事桃李面。而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业风相鼓转,巧色美倩兮。无师无眼禅,看便成一片。东坡此诗发人深省,联想少年旧事,无非一阵风,一阵雨,便过去了。刻骨铭心的,惊鸿一瞥的都只是刹那观感,百年之后看我还是不是我?少年荒唐,惹一身孽债,早知身后,又何必当初呢?把玩此诗良久,心下一阵黯然,所有的过去都只是时间的一次投影罢了,无悲无喜亦无惊。
《金刚经》中有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五灯会元》卷五记载唐鼎州刺史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诗:“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大抵说的是世事无常,人应常怀一颗无所住的安宁心。在任何环境下,保持一颗善良安宁的心不易,它如广阔青天之上飘浮的纯净的白云,狭小瓶里装着的纯净的海水,无论是青天上之云,还是瓶中之水,唯一不变的是它们具备的纯净颜色。在一切外在变幻无测的情形下,要保持住生命的本来,便如透过瓶子看到大海的影子,虽然海已浓缩,但水依旧是海水,根本在于加强自心的修为。
第六章 何能安宁我们的心
——心安即佛
安宁的心如同花儿一样,需园丁精心栽培,不然就会因营养不良干枯而死。现实中的人们因成长而慢慢丢弃了原本属于我们的白云,像《皇帝的新装》中所有的成年人都在吹捧着没穿衣服的皇帝,只有一个小孩说出了真相,童话告诉我们真理掌握在孩子手里。是啊!无论富贵,或者贫穷;无论童颜,或者鹤发,不变的是我们都有一颗追求爱的心。面对世路风霜,世情冷暖,世事颠倒,我们都要小心翼翼地为这颗心披上一件遮风挡雨的布衫,呵护着走完人生全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