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章 在舍得中造就命运,坚持事业方向(5)
    第四章在舍得中造就命运,坚持事业方向(5)

    师叔七次佯装败退,就是为了保存实力,并通过麻痹对手来制造战机,最后一举歼敌。历史上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清朝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在少年时,曾经和弟弟一起寄居在外祖父王杲家里。万历二年,因为王杲违抗明朝皇帝的命令,扰民抢掠,扩大自己的实力,有不轨之心,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数万,攻取了王杲的山寨。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与父亲塔克世背叛亲家,充当了明军的向导。后来,王杲的儿子阿台想为父亲复仇,他屡次掠夺大明边境,李成梁再次率大军出击,又杀了阿台。觉昌安与塔克世再次为明军充当向导,不料他们在战乱中,竟然都被明兵误杀了。

    噩耗传来,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为父报仇,但是现在自己势孤力单,怎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皇帝交锋。面对有可能被杀头的情势,努尔哈赤一改以往刚毅的态度,他跑在明军总兵李成梁的马前,哭泣着乞求不要杀他。李成梁一时不忍,不仅饶了他,还把他收在自己的帐下。

    事后努尔哈赤的弟弟对他说:“李成梁是我们的仇人,你哭着喊着求他饶命,太丢人了,我都为你感到羞耻。”努尔哈赤说:“我不过是说了几句软话,却捡了我们两个的命,我们吃亏了吗?只要活下来,大仇才能报啊!”

    为了让李成梁信任自己,在打仗的时候,努尔哈赤总是冲锋在前。事后论功,他却不争不抢,反而让着他人,替别人说好话。努尔哈赤的弟弟抱怨说:“你这样谦让,好处我们永远得不到,也没人说我们的好,这是为什么呢?”努尔哈赤说:“我们是女真人,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难道还想升官发财吗?这里不是你我的久留之地,日后一旦有了机会,我们当离开此处,另谋发展。”

    随着努尔哈赤的努力,李成梁开始让他担当重任,他的弟弟也受到了提拔。一天,兄弟二人谈心,弟弟流露出了满足的神情,他说:“我们现在日子好过多了,这样干下去,就不愁将来的富贵了。”努尔哈赤警告他说:“我们身负大仇,不能为敌人的一点恩惠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啊。时机一到,我们还是要图谋大事的。”

    不久,努尔哈赤说服了弟弟,兄弟二人离开明军,回到了家乡。万历十一年五月,他们以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盔甲,率众三十人起兵,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当时其他女真部落都格外强大,努尔哈赤就事事忍让,暗中却不断地积蓄力量。跟随努尔哈赤的人感到不理解,对他说:“我们既然已经起兵,就要干出一点大事来。其他部落要以我们为敌,而你却敬重他们,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努尔哈赤说:“我们现在还不是人家的对手,如果贸然开战,结果会对谁更有利呢?我现在这样做,只是为了麻痹、安抚他们,他们对我们放心了,我们才可以得到发展壮大的机会。”

    后来,努尔哈赤的羽翼逐渐了,才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并很快统一了女真部落。万历四十四年的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举行开国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后金,建元天命。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政权,出现在大明朝的东北地区。

    在逆境中的屈辱和人的前程与性命比较,哪个更重要?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努尔哈赤能称帝,他的制胜法宝就是在逆境中能屈能伸。他当初的忍耐和顺从,为他保存了实力,最后他才能有机会日益强大,直到战胜所有的对手。

    7.心存希望,相信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的土地上到处是一片废墟。 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带着几名随从人员到实地察看,他们看到了许多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而后,波普诺就向随从人员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看像这样的民族还能够振兴起来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