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舍得中摒除欲念,调整事业心态(3)(2/2)
唐初大将李靖在当岐州刺史的时候,有个人为了讨好皇帝,控告他要聚兵造反。唐高祖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御史前去调查。这个御史知道李靖是奉公守法的人,说他要造反,肯定是诬告、陷害。可是,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弄个真假分明呢?御史想出了个办法,他请求和那个控告人一块去办这个案子,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御史领了圣旨,和那人一起,直奔岐州。半路上,管行李的随从向御史报告,控告人原来写的状子丢了。御史大为恼火,用鞭子狠狠抽打那个随从。随从惊恐万状,只顾磕头求饶,很是凄惨。
看着随从可怜的样子,御史不忍心再打了,他对那个控告人说:“李靖谋反事实很清楚,我们奉旨去查办,谁曾想到,随从把状子丢了,这是要掉脑袋的。我们俩办不成此事,也有和李靖勾结的嫌疑,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个人一听,觉得有些不妙,忙问御史怎么办才好。御史摇头又叹气,表示事情非常棘手,踌躇了半天,才说:“要想我们都不受连累,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你再重新写一张状子,我们就全当没有丢过,还是照常去查办。”那人也觉得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于是就重新写了一张状子,给了御史。
那人哪里知道,状子并没有丢,这是御史和随从定的一计。避开那人,御史把原状子拿出来和重新写的状子一对照,发现内容很不相同。于是,他立即返回京城,向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皇帝一时闹不清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御史说:“如果李靖造反真有其事,控告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状子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出入很大,有些事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说明这些是控告人凭空捏造的。”皇帝大怒,立即对那人进行审讯。果然是他捏造事实,进行诬陷。皇帝就把那人判为诬告陷害罪,秋后问斩了。
御史明白凭空捏造的话不可能会永远记在心里,所以两次的状子一定会有不同。这就是换位思考的妙用,它要求人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把握到对方真实的心理状态。
6.打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即习惯性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考虑研究问题时,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进行思考分析的思维倾向。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罗在对恒河猴的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反复进行同类课题的学习中,会逐渐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方法,以后学习类似课题时,会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这就是思维定式的现象。思维定式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而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事物的具体分析。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