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给青少年的忠告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章 有毅力和决心才会成功(5)
    第五章 有毅力和决心才会成功(5)

    但无论他怎么去买入它的股票,在董事会中还是没有达到规定的控股49%,还有一大部分掌握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实际控制人西伯格兄弟二人手中。因此,巴菲特要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实际控制人就必须要让他们兄弟中的一人放出手中的股票,否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如何突破这道难关成了摆在巴菲特面前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为此,巴菲特一度陷入困境。但他通过努力,冲破重重困扰,抓住西伯格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他们,购得弟弟奥蒂斯的股票,达到了控制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目的,并任命他看重的人肯·察思为总裁。

    实际上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在华尔街上备受冷落的时候,证券分析家理查德·蒂利就曾推荐过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但为什么没人走上巴菲特的收购之路呢?是美国的金融分析家们不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状况吗?是那些金融分析家们不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价值吗?绝对不是这种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从巴菲特入主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件事情的过程来看,最大的可能还是因为那些评估过该公司的人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难关,或者是没能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有过巴菲特那样深入细致透彻的实地了解,他们也就不能搞清公司内部的人员动态,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拿不定主意,所以他们退缩了也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了。他们没能执著地去想办法,但巴菲特做到了,他战胜了前进路上的一个个困难,因为他知道,这些挫折和困难都是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只有经历浴火的考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事实也确实如此,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后的头两年里纺织品的市场十分繁荣,赢利也相当丰厚,巴菲特要求管理层对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公司的现金状态大为好转。巴菲特就此迈开了投资王朝的步伐,逐步收购或参股奥马哈国家赔偿公司(财险)、奥马哈太阳报公司、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强生、吉列等。

    在取得事业上巨大成功的同时,巴菲特也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是个慈祥的甚至有点活泼的父亲。他鼓励孩子们模仿心目中的明星,当有谁遇到挫折时——比方说,在工作或婚姻方面——他也很耐心。但一旦涉及钱的问题他就变得强硬,公事公办,好像孩子们只是初级经济伙伴一样。当苏茜需要20美元在机场停车时,她必须给父亲带回发票。当年,小儿子彼得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巴菲特的理由是“钱会让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后来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用心良苦的巴菲特处理这种事的原则是,让孩子们多经历生活(经济)的困难和挫折,因为这些挫折会使他们努力工作,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智慧箴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