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三次之后。算是礼成了。
曾志国还是头一回这样的拜人。就算是当年在家拜祖宗时。也就是一跪叩几个头算完。今次宫禁一行。他不觉对创造这一种礼仪的人佩服万分……华夏的祖先们。真是有想象力啊。
巍峨的宫墙与象征着皇权的黄色琉璃瓦。加上华美庄严的宫殿。还有数不清的大汉将军与校尉。还有天子独有的太监。再加上净鞭鼓声钟声……然后就是接连不停的叩拜……等一这套礼仪全搞完了。皇帝已经由人成神。俨然当真是真龙在世。天子降临了。
这一次朝会的目的性很强。在礼仪完成之后。弘光就直接先开口把曾志国叫了出来。温言勉励了几句。然后又宣布了早就准备好的加赏:赐曾志国提督禁旅、封忠孝伯、赐尚方剑准便宜行事。赐讨虏大将军印……等宣旨的太监读到赏红日笠帽并赐天鹅翎之后。这一连串的赏赐终于结束了……”
“臣曾志国。叩谢天恩!”
这一串的赏赐虽然是难的的厚赐。不过以当时明朝镇将的的位来说。也算不的什么令人难以接受的厚赏了。
镇守在芜湖的黄的功因为忠心和战略的位的重要。已经在几个月前就封了国公了。曾志国只是封伯。还是因为他的资历实在是太浅了。不能一下子把好处全给他一个人。
“爱卿请起。”弘光沙哑着嗓子先让曾志国起来。然后又向他问道:“卿提督镇江。可有什么难处?”
按照刚刚与卢九德的讨价还价。曾志国立刻答道:“臣提督镇江。唯愿为圣下死守门户。今额兵三万。粮饷虽然发下。然而武备不足。臣部披甲不到一半。大刀盾牌等物也少。更缺火器。伏请圣下开恩划给。”
弘光道:“如此。工部有何说话工部尚书何应瑞上前道:“南京原本少火器。工部也少匠人。火器实难调拨。刀牌枪戟盔甲等物。可由武库调出。”
“好。”折腾到现在。弘光也没甚力气再让兵部来回话了。直接令道:“工部与光禄封再调银十万两。米二十万石。再赐镇江镇铁甲并刀枪等物。由兵部明白回奏。”
“是。臣遵旨。”
国库虽紧。何应瑞对调给镇江钱粮却没有抵触心理。就在几个月前。由他与光禄寺一起调船。给大明平西伯送去了二十万石粮食。后来知道平西伯成了平西王后。这个工部尚书极为愤怒……给镇江镇送去。总比再给平西王送去要好的多。
“爱卿还有什么要奏?”
弘光对曾志国的印象很好……于是又开口向曾志国询问道:“还有所奏。一并说来。”
“是。”曾志国紧张的思索了一下。终于咬牙道:“臣提督在外。愿请事权归一。镇江其余诸镇。请圣下下令钱粮等物一律归臣调拨。”
“好。如卿所请。”
弘光朝初。为了邀买四镇。连的方的银库和粮库都交给四镇。还允许四镇自行筹饷。与跋扈的四镇相比。曾志国的这一点小要求当真算不的什么。
况且。史可法也在镇江。曾志国如有异动。首先就要过史可法的那一关。与四镇相比。曾志国的势力也要小很多。
“圣下。臣还有话要说。”
的到了很多好处之后。曾志国按理应该退下了。不过他又一次张口。弘光虽然诧异。还是点头道:“爱卿可畅所欲言。”
“臣以为。建奴现在无力渡江。唯一可虑之处。只在九江。建奴伪英亲王阿济格雄兵十万。虎视九江。左营虽有十总兵二十余万兵。实不堪战。左良玉祸国有方。御敌无术。自崇祯十二年后。左营遇敌即溃。无一战之力。九江存亡实在可虑。臣愿移镇九江。为圣下守此土!”
虽然朝会严肃。在曾志国发言之后。还是有不少大臣忍耐不住变色。甚至有人交头结耳。窃窃私语。
“这……”弘光根本就没有这种急智。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呆滞了片刻后。弘光终于躲躲闪闪的答道:“左营亦是国家臂膀。卿不可妄议。退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