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小谋大的智慧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课 做事——沉得住气儿,压得住事儿(7)
    第二课 做事——沉得住气儿,压得住事儿(7)

    曹操正是想借此机会试探刘备,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道:“凡是英雄,都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便问:“那谁能担当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道:“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在地上。正巧这时外面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俯下身拾起筷子,解释道,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笑着问:“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说:“圣人说过:‘迅雷风烈必变’,怎能不怕呢?”刘备这样的表现,不仅把自己闻言后的失态轻轻掩饰而过,还成功地让曹操认为自己是一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自此以后曹操也就不再怀疑刘备了。

    可能有的人会嘲笑刘备懦弱,但事实证明,正因刘备有韬光养晦的策略,才能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成就大业。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刻意炫耀才能,不仅会招来别人的妒忌,并且会被认为是轻浮。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当时机不成熟时,往往会采取韬光养晦的谋略。韬晦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策略,也是做人处事的一门学问。

    而要想终成大业,单是韬光养晦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瞅准时机,伺机而动。古今成大事者,除了自身卓越的才华,谋略之外,还要符合天时地利,否则,时机尚未成熟便贸然行动,或者瞻前顾后,都可能导致最终的失败。

    晁错在汉景帝之时力主削藩,削藩是当时的基本国策,这种做法本身没错,但是因为他不合时宜的削藩而引发了“七国之乱”,差点断送了汉景帝的大好江山,同时也断送了身家性命。削藩本身正确,但是他选择的时机不对,更没有考虑当时的形势和削藩令颁布后的后果及其应对办法。这种做法就太不合时宜了。

    再比如韩信,韩信在刘邦与项羽相持灞上的时候,错过了自立为王争夺天下的最好机会。选择了辅佐刘邦,作为开国功臣本应是享尽荣华的。可他却在国家结束战乱,相对稳定的时候意图谋反,而最终命丧吕后萧何之手。一代将相,不能死得其所,令人惋惜。

    可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有些道理是恒久不变的。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除了才华过人、天赋异禀之外,更要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只有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千里之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