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要沉得住气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章 沉住气,深藏不露才能巧避锋芒(3)(2/2)
    俗话说“位高好成事,位卑难做人”,“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不管你有多么显赫的家庭背景和出身,总有在别人面前“低三下四”的时候,该低头时就要懂得低头,不管你多不情愿,多痛苦。

    所谓的“屋檐”,说通俗点,就是人家的地盘,这个“屋檐”有的很高,你可以抬头站着,但是大部分的“屋檐”都是很低的,既然打定主意在人家地盘上谋生,就等于给自己圈定了一个自由行事的框框。要在这儿学到新东西,不断进步,就要学会在这个框框里承受和忍受,就要夹着尾巴做人,这不是小看自己,不是自鄙自卑,不是懦弱,而是清醒中的一种苦心经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想当强者,必须先学会忍耐。唯有如此,你才能低头干事,私下猛“充电”,储备能量,你才能更好、更坚定地站立。因为这不是你家院子,可以任你撒野,任你逞强,任你出风头。如果你认为大丈夫“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用不屈不挠、百折不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就跟在自己家一样耍派头,明明知道上面有个“门框子”却要肆意轻狂硬地与其硬碰硬,甚至沉不住气而执意要把“屋檐”拆了,自尊自大的你就会激发别上赶着给你找不痛快,给你“穿小鞋”,排挤你,敌视和刁难你,你得到的将是碰得头破血流、事业夭折或一事无成,甚至引来生命危险。

    唐朝的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性格严正刚直,抨击官场丑恶锋芒四射,结果遭到种种打击,在事业上严重受挫,还被逐出京城长安,流放到南方边境。到了晚年柳宗元才有所悟:“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可退也。”这就是经历“宁折不弯”“永不言败”后得出的深刻教训。所以,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学会低头。

    学会低头,就是不管是放低身段,还是忍辱含垢,都要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至理。能低得下头的人,能顾大局、识大体,懂得委曲求全,以图后事。刚则易断,韧则弥坚,能屈能伸,动心忍性,只有受得了委屈的人,才能当得了大任。

    但学会低头,绝不是毫无立场,见风使舵,甚至是奴颜婢膝,懦弱无能。勾践曾经低头,三年为奴,卑事夫差;新丰鸿门,刘邦曾经低头,低三下四,忍气吞声;司马迁曾经低头,“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这些都是一种对客观环境的理性认知,是审时度势后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一定要低头,脖子也会酸,揉一揉也就过去了,但最终得到的将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能够主动判断出来自己已经在“屋檐下”是一种智慧和阅历,心平气和地主动地“低头”还是结果狠狠地撞在禅院的门框上,无可奈何地“低头”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涵养,境界,智慧而后者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妥协”。

    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发现这样一类人:他们个个深藏不露,看上去好像都是平庸之辈,其实他们的才能颇有出于你之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其实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无大志,其实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但是他们却不肯做出众人物,这是什么道理呢?

    古人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意思是说,善于伏藏是成功的一种手段,一个不善于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一个不懂得藏巧于拙的人,如果锋芒毕露最终也难成大事,甚至还会引来祸端。唯有收起锋芒,暗中积蓄力量,才不会引起别人的防备和戒心,当机会到来时,才能主动出击囊中探物。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