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这样炼成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2/2)

    一天,家庭晚会结束后,孩子们都回了自己的房间。家庭教师看到小柴可夫斯基坐在床上,两眼放着奇异的光芒,嘴里不停地喊着:“听听这音乐,它在我的头脑里,我无法摆脱,不能安静下来!”其实,这里面也蕴含着柴可夫斯基对音乐的敏感,也只有一个分外敏感的人才能把握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细微的变动,并且恰到好处地用音乐表达出来。这时候的柴可夫斯基就能凭着自己灵敏的听觉,在钢琴上准确地弹出自己听到的曲调。

    在柴可夫斯基5岁生日的那天,父亲送给他一个八音盒作为生日礼物。看到父亲把八音上满发条,八音盒就响起一阵悦耳的音乐,柴可夫斯基高兴极了,他深深地被这个八音盒迷住了,对他而言,这是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八音盒中还储存着一些作曲家(如莫扎特等名人)的曲子。从此之后,小八音盒就成了柴可夫斯基最好的朋友,他反复地听莫扎特的曲子,由此萌发了对莫扎特的崇敬及对莫扎特音乐的喜爱。

    见他对音乐这么敏感,父母感受到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天赋。于是,父亲便给他请了一位音乐教师,让他接受系统的音乐训练。从那以后,柴可夫斯基对音乐更加痴迷了,他练琴很刻苦,甚至有时候在睡梦中也在练琴。在音乐的海洋中,柴可夫斯基如鱼得水,不到三年的工夫就可以弹得像年轻的音乐教师那样好了。

    后来,柴可夫斯基全家搬到了彼得堡。虽然希望柴可夫斯基将来能当一名律师,但是善解人意的父亲放纵了儿子对音乐的热爱,并为他找了一名知名钢琴师。在钢琴师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懂得了如何去理解音乐、品味音乐,有时柴可夫斯基还会即兴给老师演奏一首曲子,师生二人经常陶醉在优美的旋律里。

    后来,柴可夫斯基进入法律学校学习。此时的他并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依然经常练琴,刻苦钻研乐理知识。最终,柴可夫斯基心想事成地考上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从此,他的音乐才华被唤醒了,他才思敏捷,“乐如泉涌”,步入了辉煌的音乐殿堂。

    天才炼成的秘诀

    天才经历启示/告诉爸爸妈妈

    1.母亲的催眠曲,父亲的“八音盒”,培养了柴可夫斯基良好的乐感,形成了他最初的音乐记忆,这就是父母对他进行的启蒙教育。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很难有所突破。

    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认识,要像柴可夫斯基的父亲那样,多给孩子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的玩具,这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成才。

    2.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小柴可夫斯基从小就是一个性格敏感的孩子,当然其中也蕴含着他对音乐的敏感。柴可夫斯基得到了父母的良好引导,最终登上了音乐事业的巅峰。家长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孩子敏感有利有弊,家长一定要善于观察,从中挖掘出利于孩子成长的积极因素,积极引导,让孩子早日成才。

    天才经历启示/告诉孩子

    柴可夫斯基的成功源于他从小对音乐的执著追求。我们小的时候可能也曾痴迷地追求过某些东西,如唱歌、画画、读书、下棋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都在学习的压力下,在环境的影响下,放弃了自己最初的兴趣爱好。也许,这也是很多人无法成为天才的重要原因。

    “柴可夫斯基不在家”

    为了全神贯注地进行音乐创作,柴可夫斯基一直是一个“无情”的人,客人来访,他连门也不让进。

    一次,柴可夫斯基正在伏案创作,门铃响了起来。不一会儿,仆人进来通报,说是有位绅士来访。柴可夫斯基头也不抬,就对仆人说自己正在工作,不想见任何人。但是,今天的客人非常执著,门铃仍然响个不停。于是,柴可夫斯基放下手中的工作,皱着眉头去开门。

    门口站着一位衣着体面的绅士,他说已经多次拜访都没有遇见主人。柴可夫斯基得知客人并不认识自己,便回答说:“先生,柴可夫斯基不在家,您请回吧。”说完就关上门继续创作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