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4岁的时候,一看到父亲读书或者写字,他就会在旁边学着认字,有时候还会用毛笔学写字。这让父母非常高兴,从此,他的父母经常亲手教他写字,亲口教他读书。小苏轼非常好学,一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他都会马上问父母,渐渐地,他认的字越来越多,读的诗也越来越多了。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小苏轼进步非常快。
苏轼到7岁的时候,已经能够认识四五千字了,不仅自己能够简单地写一些诗文,而且还能品评别人的诗文了。
平时,苏洵的文友们经常到他家去,大家一起研讨诗文,有时也会吟诗作对。小苏轼对此充满了好奇心,每次都会要求在旁边聆听。久而久之,他增长了很多新知识。
在这样充满文化氛围的成长环境中,小苏轼比同龄孩子更早地喜欢上了诗文,并且在这方面有天赋,进步非常快。他开始像大人那样,朗诵欧阳修、范仲淹等名人的诗作,感到越学越有趣。
随着一天天长大,小苏轼求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他再三向父母提出进学堂的心愿,对此,父母非常高兴,答应只要苏轼年满8岁就送他去学堂。
其实,苏轼从小还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孩子。为了让他多读点儿书,父亲多次劝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于是,父亲决定改变教育方法。
从那以后,每当苏轼和弟弟玩耍的时候,父亲就会躲在角落里读书,当苏轼靠近的时候,父亲还会故意地把书“藏”起来。这样一来,苏轼就会感到非常好奇,以为父亲在瞒着他读什么好书。于是,他经常趁着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把书偷偷地拿出来,然后认真地读。
在父亲的引导下,小苏轼充分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并且逐渐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有造诣,最终成为闻名的文学家。
天才炼成的秘诀
天才经历启示/告诉爸爸妈妈
1.我们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苏轼的母亲从小就非常喜欢读诗诵文,非常有学识,而苏轼的父亲也是一个很有抱负的读书人。因此苏轼从小就在优越的文化、道德环境中成长,这也造就了他的德才兼备。家长培养孩子,儿童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在这时候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正确教育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对孩子的成才是非常有帮助的。
2.在引导苏轼读书的过程中,苏轼的父亲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放弃或者用不当的方法来教育苏轼,而是巧妙地利用苏轼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合理地引导,让苏轼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从苏洵教子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孩子,避免用唠叨、打骂等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
天才经历启示/告诉孩子
苏轼的父母看他非常好学,因此开始教他认字读书。小苏轼一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字,就会马上问父母,久而久之,他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读的书也越来越多。由此我们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跳过去,就是直接抄答案,而不是像苏轼那样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问题越积越多,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所以,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我们都要像苏轼那样,及时地把问题解决。
“尸骨”未寒
苏轼是一个大才子,佛印是一个高僧,两人是好朋友,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也经常互相开玩笑。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海突然,佛印拿出一把有苏轼题诗的扇子,把它扔到了河里,并且大声说:“水流东坡诗(尸)!”
苏轼愣了一下,但随即便指着河岸上正在啃骨头的狗,笑着说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