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忍辱负重是成事之本
    忍辱负重是成事之本

    对一般人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对成功者来说,忍耐却是必须具备的品格。

    自古以来,都把忍辱负重称为担当大任的美德。纵观古今成功人士之道,无不是忍而成就事业的。忍辱负重,是忍受屈辱、承担重任的意思。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

    自古以来,评价人的标准,只要看一个人的涵养和行事的风格,就知是否可以成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将之风。因此要成为非凡的人,除了常识与能力之外,还视其能否将情绪操控得当。一个人的涵养来源于他的修养,有修养之人都懂得控制情绪。遇事不能冷静,并且以某种极端手段处之的人,绝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顾全大局,只在小事上争长论短的人,绝不是一个能成大器的人。

    在唐朝第三个皇帝高宗即位后,一直受到皇后武则天的限制。有一次,高宗在巡幸途中,遇到一个好几百人同堂的大家族,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没有任何风波,十分和睦,这在当时实属少见。因此,高宗特地去拜访了这个家庭,向他们请教家族和睦的秘诀。

    于是族长取来纸和笔,一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意即大家族和乐的秘诀除了“忍”字以外别无他法。高宗看后深有同感,赐给这家族莫大褒赏。

    由此可见,“忍”功是天下修养第一功。无论你位有多高,权有多大,都必须学会忍让。切不可因一时之怒气而毁掉你的大好前程。

    三国时的诸葛亮辅佐刘备,立志要收复中原。他六出祁山,攻打魏国。但是魏国大都督司马懿多谋善变,遇事极为冷静,从不为自己的情绪左右。一次,诸葛亮出兵伐魏,进军至五丈原。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筑垒抵御。当时,蜀国大军出动,粮草有限,利在速战,司马懿则坚守不出,以待时机。为了激怒司马懿出战,诸葛亮心生一计,派人给他送去了妇女的服饰,以侮辱他。讽刺他胆小如女人。

    但司马懿看到后只是佯装恼怒,却始终按兵不动。诸葛亮用尽了各种手段来羞辱司马懿,但是司马懿总是置之不理,时常是他的部下都难以忍受了,他却依然装做两耳不闻,令诸葛亮无可奈何,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诸葛亮也就没有办法了。最后,诸葛亮见同魏军长期相持,难以取胜,心力交瘁,加之过度操劳,病死在了五丈原军营中,蜀军只好退走。后来,唐朝的大诗人杜甫也为他惋惜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司马懿能够忍,所以在国家大计上,没有被一代儒将诸葛亮打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