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轩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四百五十七 萨摩藩(2/2)
    在岛津家几代人地努力下,萨摩藩拥兵一万五千余人,势力强大。并且其中大部分使用火枪。而这些火枪。全部是由种子岛购入。

    那种子岛的火器却是赫赫有名。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倭岛的种子岛发现了一艘漂流的葡萄牙商船,几个“南蛮人”上岸之后,引起当地居民好奇的,除了他们不同地发色和皮肤之外。还有他们随身带着的被称为“魔筒”的铁管。

    别看这些铁管很不起眼,但是经南蛮人这么一摆弄,一声巨响过后,不远处的一颗小树应声而断,岛上居民无不称奇。这一幕引起了旁边一位十六岁少年的关注,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两千两黄金高价购买了两支这种“魔筒”。

    而这一位少年,就是日后发明“种子岛筒”的种子岛时尧,他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花高价买来地这两支“魔筒”竟改变了倭岛的历史。使倭岛进入了火器时代,并在一段时候,甚至使倭岛的火器达到了最先进的水平。而这一切都是从这两枝“魔筒”开始。

    当时的这两枝这种火绳枪过于简陋,基本都是采用前膛填弹,然后加入火药。再扣动扳机点燃火绳,以火药爆炸产生的冲击力推动弹丸飞出。有效射程不过两百步,甚至不能穿透质地优良的盔甲,威力十分有限。

    但是在当时而言确实了不起的发明,特别是对于依赖骑兵和步兵等近战兵种地东方人而言。种子岛时尧得到铁炮之后,如获至宝。立刻和另外一位友人分别加以仿制。经过数月不懈努力,终于试制铁炮成功。并初步掌握了铁炮制造技术。

    随后,随着倭岛各地商贸往来的不断深入,铁炮及其制造技术开始传遍倭岛各地,倭岛素来以刀剑铸造技术闻名,仿造和改良铁炮也不在话下,在诸多刀匠地努力下,倭岛各地开始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铁炮分支,比较著名的有:种子岛筒、国友筒、纪州筒、萨摩筒等等。

    而倭岛铁炮的构造,也开始逐步和老式欧洲铁炮区分开来,出现了闭气螺栓这样的创新性发明,铁炮地耐用性和威力开始大大提高;著名地萨摩筒更是达到四百步有效射程,已经接近近代所使用的步枪,后期甚至拥有了能在雨天发射地技术,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当时的倭岛正处在于战国时期一种群雄割据的混乱状态,各个大名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对新式武器装备已经到了渴求的地步,这在无形中促进了铁炮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铁炮也开始大范围装备部队,并活跃在各大战场上。

    在其后倭岛发动的侵朝战争时,军队的铁炮装备率超过八成。

    但是,也就是在丰臣秀吉上台之后,开始推行八幡兵制,发布刀狩令,试图完成兵农分离;在这一阶段,大批有水准的工匠被剥夺了生产和改进铁炮的权利,日本的火器发展开始急速走下坡路。除了一直没有停止过火器研究,并秘密发展的种子岛。

    说到这,岛津由忠保叹了口气:“后来德川将军在岛原之乱后,发布火器禁令,严禁火器传入。这一来,使得岛津家要想大量地获得火器已经非常困难了。如果不是家父和种子岛家督关系良好的话,只怕现在萨摩藩军队中的火器,连一半都无法装备!”

    朱斌倒起了好奇之心,听这倭寇的意思,对火枪倒是十分推崇。不过到了现在,他也基本弄清楚了萨摩藩的情况。他微笑着起身,对岛津由忠保说道:

    “多谢你告诉了我们这些,为了表达我的谢意,我决定派人回去告诉岛津信义有关你的消息,可为了表达你确实在明军军营中,我想我需要一件信物。”

    岛津由忠保大喜过望,他最担心的就是父亲不知道自己的生死。正想开口表示感谢已经听到那唐人笑着说道: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啊,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些更加能够取得对方信任了。来人,带岛津由忠保将军下去,下了他的一只胳膊。然后从俘虏里挑出一个倭寇,将岛津由忠保的胳膊带回去。”

    岛津由忠保吓得脸色都变了,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求饶,早被几名士兵带了出去。

    等他一一开大帐,朱斌的脸色便沉了下来,说道:

    “刚才那个倭奴的话,你们也都听到了。倭岛在一段时候,使用火器的强大甚至超过了我们。现在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停滞不前,但以前积累下的底子依旧不能小觑。这次登陆作战,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轻松。各部一定要小心从事,绝不能因为大意而增加不应有的损失。

    萨摩藩离倭岛的国都甚远,因为闭关锁国,严禁使用火器的命令无法在那得到执行。一万五千名倭兵,大部使用火器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次作战的困难,也许会超出我们事先的想像。这一点,必须要和将士们说清楚。”

    对于对倭岛作战的胜利,朱斌没有任何的怀疑。但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军队伤亡,是他当前所考虑的问题。不光是一个倭岛,这对于未来的战争也将是一次最好的检验时机。

    尤其是在欧洲方向,现在欧洲的火器使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倭岛。如果在对倭岛的攻击作战中,出现了重大的伤亡。那么在将来的对欧作战,更加是无法想像的。

    朱斌面色平静,说道:“所部,即日起准备对倭登陆作战。本次动用水陆军八万七千人,朝鲜等各过附属军十万人。命令郑天瑞并李定国部,同一天对莫卧儿发起总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