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多尔衮损失精兵七千余人,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对盛京组织起大规模的攻击。而在他的老巢萨克城也传来了坏消息,攻入萨克城的吴三桂大肆劫掠。公掠去百姓一万余口,牛羊无数。甚至连几个蒙古王爷都成为了吴三桂的俘虏……
吴三桂和阿克顿两人一内一外,都给盛京带来了振奋人心地捷报。孝庄太后在其后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说道:
“汉人官员中有吴三桂,现在咱们满人里也出了个少年英雄阿克顿。看来,咱们满人恢复还是大有希望的。只要我们君臣一心,我看要不了五年,就可以恢复元气……”
其后,吴三桂组织了几次对多尔衮的攻击,但清朝恶劣的经济却严重拖了他的后腿。每次在连连取胜。眼看就可以克尽功成地情况下,总是因为粮草无法及时到达而功亏一篑。
而最让吴三桂恼火的。是那个硕托把持的“大昌”朝廷,总是在关键的时候里给自己捣乱。他们的士兵虽然没有经过什么训练,但仗着明军提供给他们的火器,居然也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弄得吴三桂又要攻击多尔衮,又不得不分心来严防硕托的骚扰。
而满清乱成一团的局面。却正是远在北京地大明忠勇武英王朱斌所最乐意看到的……
当多尔衮叛乱地消息传到朱斌手中之后。这位当年大明朝廷最有权势的王爷,痛痛快快地喝了一晚上的酒。成功了。一系列的计划都成功了。满清分裂成了三个朝廷,互相间的攻击没有两三年地时间绝对无法停止。而两三年地时间,已经足以让明军完成所有的准备,对满清朝廷实施致命一击了…
不错,现在吴三桂得到了鞑子地重用,并且他所训练的汉军正红旗如何精锐的情报也传到了朱斌耳中,按这已经无法对明军构成任何的威胁了。
再精锐的军队,都需要强大后勤的,而这点却是满清政权所无法做到的。当一场大的决战到来的时候,光这一点就能致吴三桂于死地。况且,满清三个朝廷之间的互相征战,也将慢慢的把这支清军的精锐之师的力量,一步一步的削弱。
用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朱斌的目标。清朝正在走向衰亡,明朝正在走向强大。三年,不,两年后明军的战旗一定能够飘扬在盛京的上空!
不过也不是没有让朱斌烦心的事情。最近在明军之中不知由谁起头,居然成立了一个“武英社”,主要由明军中的中下级军官组成,少部分的高级军官也牵涉到了其中。这个所谓的武英社的口号非常明确,绝对的拥护武英王的一切指挥,任何反对武英王的势力都在他们的铲除范围之内,武英王的权威不容任何人的挑战!
这些狂热的青年军官,以狂热的姿态拥护武英王。甚至有一种流言不知从什么时候传开,本来在崇祯帝驾崩后,皇帝的位置是传给武英王的,但却被武英王让给了当今的景平帝。而伴随着这种流言的,是这些青年军官认为武英王才是人民心目之中真正的皇帝!
除了这一点之外,他们年轻、热忱,狂热地拥护武英王,狂热地拥护战争,在他们看来,只有战争才能让他们建功立业。
甚至,他们跃过自己的顶头上司,联名给武英王上书,要求立即对满清发动战争,彻底灭亡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国家,将鞑子曾经带了大明的耻辱,十倍地还给那些扎着辫子的野蛮民族。
而从黄溪传来的情报来看,包括孟志轩、李建标这些青年高级将领在内的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武英社”的活动之中。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朱斌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他们的无比热忱是朱斌需要的,但过于的狂热又不是朱斌希望看到的,这份狂热如果不加以引导,或许将来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会给国家,给军队带来一定的波动。
可是怎么引导?给他们说大道理吗,他们未必便听得进去。取消这个组织?只会浇灭他们的热情,甚至会削弱自己的声望。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组织是谁发起的?面对武英王的疑问,从来都无所不在,无所不在的黄溪,也摊了摊自己的手,说道:
“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组织好像是一夜间就出现的。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调查,但依然一无所获。甚至包括那些已经加入的军官们,也都不知道他们真正的领导者是谁……”
朱斌很怀疑黄溪有没有说真话,而且他几乎就怀疑黄溪是不是就是幕后的主使。
其后,又有一个关于武英王朱由斌的故事迅速流传开来。故事里说,在国难的那天,武英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孤身奔赴京师,誓死捍卫崇祯。在城破的那天,被处于流寇重重包围中的武英王,身上忽然出现了一条五彩金龙,卫护着武英王冲出了京师。
最为荒诞的说法是,这条金龙本来一直盘踞在崇祯的身上,可是崇祯的皇帝之命已经到了,合当武英王继承大明天下,于是,这条金龙才转到了武英王身上。而说这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好像是自己当日亲眼看到的一样。
朱斌开始将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还有当日城破,马登初亲口告诉自己的,那两个看着丝丝葬命于火海,却在说着自己名字的人,这一切,一定背后有个神秘人在主使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