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和奸,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易被混淆的。但在有的时候却极难被分辨清楚。说他奸,他却在全心全意地为着国家社稷服务,那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利益,不论从哪层意义上来看他都是一个最大的忠臣!
但要说他真的就是个忠臣,他却又大权独揽,一切事物不经由皇帝,而独自做出主张,往往超越了人臣之礼,实在是大奸有余。
其实,这并非做人的自相矛盾,而是封建**观念给人规定了这么一个进退两难、左右不得的尴尬境地;大明的忠勇武英王朱由斌,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
他完全有能力,有资本登上九五至尊的位置,完全有能力建立一个从头到尾都属于自己的王朝,但他没有,而是把这个位置给了崇祯的儿子景平帝,这样的决定一经传布天下,昔日那个对抗朝廷的忠勇武英王,一转眼便成为了大明前所未有的第一号忠臣。
但现在的景平帝看起来似乎更像是一个傀儡,就连新组建的内阁也是如此。朝廷的一切政务、法令皆出于武英王之手,旁人很难插手。而武英王的那些政敌,也被他以雷霆万钧的手腕逐一铲除。大权操纵于一人之手,朝政把玩于一人之心,这不是奸臣又是什么?
这样的评论朝野之间还有很多。那些不利地言语也有很多传到了朱斌的耳朵里,但他却根本没有在意这些。忠也好,奸也罢,对他而言这些根本都不重要。他唯一所想的,就是如何引领着大明走上一条他所希望看到的道路。
民主的步子已经开始启动,但在大明实现真正的民主前。这个庞大地王朝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带领大明走向民主的大独裁者,而这个势必在未来的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那么一定是自己这个来自于另一个世界地忠勇武英王!
这个王朝有能力的人比比皆是,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人也很多。但他们都不具备自己的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能知道世界发展的走向,能知道很多还未曾发生,但即将发生,并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最大影响地事情。比如英国的内战,和那位几年后就会被砍头的国王。
英国内战会议党的成功。将会使欧洲开始一轮新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王权之间的这场大搏杀,在战争结束之后,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将会沉重打击,**王权被推翻,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确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并且,站在军事地角度上来说,英国内战是英国近代正规陆军创建之始。战争中克伦威尔创立的新模范军是新型地资产阶级军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陆军。新模范军在许多方面都具有近代正规军的特色。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朱斌根本不愿意看到的,他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这样事情的发生。就算真地无法阻止,也要在最大程度上帮助那位查理一世。大明,不,中国必须站在世界大浪潮地最顶端。一切伟大的革命,将都从自己地国家。自己深爱的这片土地开始!
在暗中资助查理一世的决策上。朱斌这位大明军事和政治上的“独裁者”,选择了饶过内阁。饶过大明朝廷,由自己的一套系统独立运作,独立完成的办法。这一来可避免无谓的,让人心烦的口舌之争,二来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守秘密。
伦德尔和佛力奇司,被朱斌委任为自己的特使,即刻赶赴英国,与处在万里之外的查理一世想办法取得联系,告诉查理一世,在遥远的东方,他还有一位根本不认识,但却坚定地站在王党一方的坚实盟友。
在国内,朱斌已经下令巴达维亚、东胡等各地做好准备,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便会立刻展开,甚至,在朱斌的构思中,不排除直接出动军队,以武力干涉的方式出现在英国的土地上。但这,他目前却还并不想立刻告诉伦德尔和佛力奇司。
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的事情,大明好像从来没有做过,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大唐发兵调停高丽三国的军事行动外,其它的朝廷,还有类似的吗?朱斌已经不太记得了。但从自己开始,这样的事情将会一次接着一次地出现……
而在自己这方,与查理一世的大明总联络官,需要一个精明能干,并且在危急状况下处变不惊的干才,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斌把目光放到了最得力的下属孔浙扬的身上!
这个当初有些儿懒散,又好酒好色的官员,除了私生活不太检点之外,在各个任上却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才干,对于朱斌交给他的事,他都以一种超出朱斌想像的完美去完成。
他和另一名江南系的官员张云乐完全是两类人。张云乐严谨,刻职,对于朱斌交代的任务,卯是卯,钉是钉,该怎样就怎样,绝不越雷池一步。朱斌让他征召一千民夫,那就是一千,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否则,对他而言就是抗命。
而孔浙扬就不一样了。朱斌同样的让他招募一千民夫,那会自己去考虑,这一千民夫是派什么用场的,多一个能不能提高效率,少一个能不能减少花费。所以往往一趟差使办下来,总会和朱斌当初交代给他的不一样,但又往往比朱斌设计的方案更好。
因此当朱斌秘密召集孔浙扬,向其交付了这一任务之后。孔浙扬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但他地要求却是,除了重大事件之外,一切都由自己说了算。他不对朝廷负责,只对朱斌负责。甚至应该说只对这件任务负责。
朱斌同意了他的要求。随即调任其为巴达维亚总督,总理巴达维亚政务,以总兵黄得功辅之。主要任务便是调集物资。随时准备援助英国。接受命令的孔浙扬一刻也不敢耽误,第二日便带着几个亲信随从匆匆启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