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看过《新大明律》,这一条并不符合律法。”景平帝苦笑着说道:“功即是功,罪即是罪,功罪不能相抵。宋王,你虽不是朕的嫡亲叔叔,但朕其实心里亦把当武英王一般看待。只是这一次谁也帮不了你了。就当朕欠你的吧……”
景平帝给朱常隽的唯一恩典,是允许他到大牢里去看望自己的外甥。而当失魂落魄地朱常隽出现在大牢的时候,看到蓬头垢面,满脸充满了希望的外甥,他只流泪说道:
“你谁不好招惹,偏偏惹上了武英王这个杀星。休说你你舅舅。便是连当今皇帝也救不了你了。孩子。去吧,黄泉路上总有舅舅在陪着你……”
在从大牢里出来的当天晚上。宋王朱常隽便在家中服毒自尽,年仅五十五岁。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朱斌失神不语,只是在独自面对妻子陶慕晴的时候才叹息着说道:“我为了这个江山,差不多要把朱家人全部得罪光了,如果有一天我失势,一旦走了出去,只怕在黑夜里不知有多少冷箭在那等着我,朱家一脉在我手里也许会变得人丁单薄了……”
“那你呢,你不也是朱家的子嗣?”陶慕晴好奇的问道。
朱斌笑了一下,并没有回答。但他忽然想到了崇祯殉国的那天,微笑着对自己说道:““你根本就不是建文帝地后人,对吗?”
是啊,自己根本就不是朱家的人,自己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想过要为大明王朝尽什么忠;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甚至连自己都已经身体里天生就流着朱家地血脉,不,应该是流淌着大明、大汉江山的血脉……
肃贪运动牵连到的人中,宋王朱常隽虽然心里对朱斌痛恨到了极点,但终究他是朱家的人,心里还是一心念着大明朝廷,宁可用死来表明自己对朱斌的愤怒,也绝不会做出任何出轨举动,做任何损害大明地事情,来发泄自己地不满!
但有的人却未必和他一般想了。
礼部尚书张溥就是其中地一位。这位门生弟子遍布天下的“大儒”,初到江南的时候,的确对朱斌充满了感激,甚至为了朱斌不惜得罪过朝廷。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当时的大明已经没有救了,而武英王的江南却正在蓬勃发展!
但随着江山初定,一切都在朝着正轨运行的时候,张溥却感到朝廷并不是在按照自己设想中的“正轨”在前进。
尤其是在废除原有的科举制度这一条上最是让他不满。本来在自己的设想中,自己教出来的弟子之中,熟读八股文的大有其人。一旦开考,起码能得中一批。等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安排这些弟子进入朝廷,慢慢壮大自己的势力。
但仅仅因为朱斌的一句话,这一切努力也就完全葬送了。
要考什么科学、天文、算术,这些东西对辅佐朝政有什么用处?这简直是在破坏祖宗之法。自己的那些得意门生,有谁学过这些?
科举制度的改革,让张溥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起初因为武英王的救命之恩而满存感激的张溥张先生,那点感激之情早就飞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怨恨。
肃贪运动之中,张溥有几个在朝廷里的故交好友也牵扯进去。张溥收下了那些人家里人送来的几副名画,找到了武英王朱斌,原本以为朱斌会卖自己几分面子。但万万没有让张溥想到的,反而是朱斌冷冷地对他说道:
“我听说你是因为收了人家的银子,这才为这些人说情的。肃贪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我本来想把你也拿下大狱。但念在你对朝廷多有贡献的份上,加上你又不知收受名画与贪污同罪,这才就权且法外开恩。你急速把这东西给我退还回去,不然大明律法无情!”
张溥又羞又怒,但却不敢和武英王争辩,回到家后赶紧退还了那些他爱不释手的名画。但心里的这怨气,无论如何也无法化解,一连几天都没怎么吃过东西。
肃贪,肃贪居然肃到我的头上来了!
我是谁?天下士子的领袖,陵社的领袖。就连当初那不可一世的周延儒,看到我也会恭恭敬敬。可今天,朱由斌却连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
朝中的那些自己的老朋友们,被朱由斌以各种各样的借口除去。现在自己在朝廷里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少。天知道哪一天,朱由斌手里的大刀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但张溥绝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他知道和朱斌对着干的下场是什么。高弘图这些人的下场,到现在还清楚地放在他的面前。可是,自己手里却还有一支最强大的力量没有动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