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男人20,树立榜样:跟对偶像,从他们身上汲取成功经验(2)(2/2)
说到读书和写作,不得不提到二十世纪最成功的报人之一的查良镛(笔名金庸)。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他与黄霑、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香港“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
金庸是地道的江南人,本名查良镛。笔名“金庸”是由“镛”字一分为二而得。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县一个名门望族。海宁查家的宗祠里,有一副清康熙帝亲笔所题的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其中,查良镛的祖父查文清是光绪丙戌年进士,其爱国思想对金庸影响很大。
金庸在浙江海宁度过了童年时代,完成了小学教育。他在钱塘江观潮处露过营,更听过老人们讲的关于海宁陈阁老的故事。面对陈家精致幽深的大院,杂草丛生,断砖残瓦,年幼的金庸想到的是什么?雄伟的海潮,厚重的人文环境,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自然景观,也许孕育了金庸气质中刚柔相济的一面,难怪他既能写塞北大漠的悲壮豪迈,也能写依依杨柳的纤柔细腻,既能写英雄汉的粗豪铁胆,也能写小女子的似水柔情。
少年金庸考入嘉兴中学后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故乡沦陷。他和同学以十余岁年纪,辗转逃难,跋涉两个月,行程千里,到达浙南山区避难,并继续学业。高中毕业后,金庸被西南联大录取,但因路途遥远,加上缺少经济资助,他上了中央政治学校的外文系,结果,一年后他冲撞校方,被勒令退学。
1947年,23岁的金庸考入《大公报》。以“文人论毡影响当世的《大公报》,对金庸产生了极大影响。次年3月,著名报人胡政之主持《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报社派金庸南下,成为金庸命运中最重大的一个转折点。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