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思前想后,觉得这笔买卖可做。于是他找到钱庄的张掌柜,希望得到他的同意。按照当时的商场规矩,钱庄的一切大小事务由掌柜处理,即使是大老板,在做重大决定时,也必须征得掌柜的同意。
张掌柜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胡雪岩大胆,却没想到他大胆到跟朝廷作对。更重要的是,胡雪岩一向都奉公守法,对朝廷说一不二,怎么能在此时倒戈相向,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而且还接受了如此高风险的存款条件。他告诉胡雪岩,太平军的银子属于赃银,被查出来是要受株连的,即使他们都化名而来,我们可以装作不知,可总归是对不起天地良心。
对于胡雪岩而言,生意人的良心是对客户而言的。不欺瞒、不诈取、公平交易、乐善好施,这就是良心。对于朝廷而言,讲良心是官僚的事。廉政清明、公正不阿、鞠躬尽瘁,这是官僚的良心。可是如果官僚都不对朝廷讲良心,那商人跟朝廷又有什么良心可言。太平军被抄底的时候,多少银两都被贪官污吏据为己有,朝廷真正得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于是胡雪岩认为,倘若这笔银子存在钱庄,他们可以将其贷给那些不讲良心的官员,去赚他们的利息钱。这远远好过让一笔笔白花花的银子都进入赃官的口袋。
张掌柜一听,茅塞顿开,普天之下,最不讲良心的就是官僚。与其把银子白送给他们,还不如从他们身上大赚一笔。而且那些负责追缴太平军的官僚,在自己捞够后,根本不再去想如何消灭“余孽”,更别说会追查赃银的下落。如若真的一查到底,恐怕最先吃官司的就是自己。
如此一来,这笔生意倒是无本万利,不需要支付给太平军利息,而放贷时又可以收取高额利息,当真划算。就这样,胡雪岩从变化的时局中又找到一条生财之路。他变通的不是原则,而是思维方式。
其实早在太平军攻破杭州的时候,胡雪岩就跟太平军有过牵扯,只不过不关乎钱财,而关乎性命。如果不是他懂得应变,恐怕一家老小不是被太平军杀了,就是已被朝廷诛灭。
当时胡雪岩受了王有龄的嘱托在外筹集粮食,以及寻找援军。没想到太平军很快就破城而入,王有龄也以身殉职。太平军入驻杭州之后,首要任务就是找寻当地的富商来为自己的军需提供资助,胡雪岩自然是他们想到的第一个人物。那时候胡雪岩不在家,他的家眷自然成了太平军要挟的筹码。
这时又有流言四起,说胡雪岩无奈投靠了太平军,这对胡雪岩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时如果硬是找官府澄清,那家眷的生命就会受到太平军的威胁。可如果顺应太平军,为太平军出钱出力,胡雪岩一家又会面临朝廷的压力。
所谓变通,一变则通。胡雪岩灵机一动,变了个思路,终于找到了求生的法门。他发现制造和传播流言的人,大多已归属了太平天国,之所以造谣,无疑是要逼胡雪岩就范。于是胡雪岩给闽浙总督偷偷去了封信,说杭州的传言都是污蔑自己,这些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都已归顺太平军,无非是想借用这种方式断了自己跟朝廷的关系。不过这些人都是假意归顺,其实是在为朝廷做内应。希望跟官兵里应外合,将太平军一网打尽。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