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北京还没人知道中国黄页到底为何物,更无人知晓马云是何许人。马云为了在北京造势,首先想把从杭州带来的资料拿到北京一家媒体上发表。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当时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态度还不明朗,所以北京的媒体还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互联网。
当时,有关网络高速公路的争论也刚刚开始,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必须加快发展互联网,否则中国将被数字鸿沟挡在信息时代之外;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能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否则将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
政府没表态的事,媒体当然不敢轻举妄动。
马云最后还是通过一个报社的司机找到了当时《中国贸易报》的副总编辑。马云那天依然是背着那台386笔记本。他从电脑中调出中国黄页的主页,一页一页演示给报社的副总编。面对电脑屏幕,马云神采飞扬,云山雾罩地侃了几小时,马云的真诚和口才打动了他。
几天以后,报社的这位副总编把《中国贸易报》一位记者写的5000字长文《走近马云》发表在《中国贸易报》上,这是北京媒体第一次报道马云和中国黄页。
一次,马云在回忆以往这些经历,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感慨地说:“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放弃,要勇往直前,而且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突破自己,直到找到一个方向为止。”
精彩点评
在一个信用缺失的年代,被骗几乎是每个企业家的宿命,是其必经的磨难。尽管马云曾被人骗过,也曾被人当作骗子,但他绝不骗人。他奉献给客户和社会的,是货真价实的东西,是崭新的观念、产品和商业模式。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一个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一定会创造出非凡的成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