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逆差——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喜与忧(2)
如此看来,为了换外汇,中国付出的代价太大,10万亿的东西只换来了1万亿的外汇。
从经济学角度的顺差逆差来看,外贸“差额”管理和外汇储备管理都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成为一国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但管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并不是一国经济发展和抗风险能力的充要条件,充要条件应当是贸易顺差的“适度”或外汇储备的适度。
如果“顺差”和“储备”两个环节超过一定限度,其负作用便凸显,国家经济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外贸“差额”管理和外汇储备管理都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贸易差额和外汇储备存在因果关系,二者在国际收支平衡中所占的地位和所处层面是不同的。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存在不同的策略和原则,有效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策略和原则是指:其一,不是追求表面指标而是追求实际效应。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是一切策略和原则的精髓,过度注重国际收支的“指标平衡”则是一种片面的思维。其二,主动调节还是被动调节。总体上,关于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行为不应是“迫于无奈”,而应当提前预知,主动出击。为此,我国目前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框架如下:
第一,在理念层面,“顺逆”皆可,适度为好。应当转变观念,不要总以为顺差是好的,逆差是坏的,否则就是教条主义。对于经常项目中的终极消费品而言,顺差可能意味着本国财富的增加,而逆差可能意味着本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于生产资料、技术、教育类生产性“消费品”,顺差可能意味着贸易对象国生产能力的增强,逆差则意味着本国生产能力的增强或储备的增加,这将从长远上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资本项目来说,顺差和逆差只是表象,重要的是看哪一国的投资收益大,这是由资本的特性所决定的。资本作为金融品,属于虚拟资产而非实体资产。当一国资本稀缺时,顺差对一国发展是相对有利的,而逆差则相反;当一国资本充裕时,或许逆差也无妨。“逆差无妨”甚至“逆差是好事”的证据很多,比如,如果所投资的国外企业属于具有外部负效应的污染型企业或高耗能型企业,逆差大点是好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