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会不会是这样呢?根据边际效应递减的经济学原理,我们会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刚开始的时候,小商贩的思路是没错的,天气炎热的时候,大家一定会不吝惜两元钱来买的。后来,天气开始慢慢凉爽,冰棒的销量下降了,小商贩也不得不重新定制自己的价格,开始考虑1.5元一支,甚至当小商贩准备回家的时候1元卖一支冰棒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边际效应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也就是“投入—产出”的惯用慔式。
当处在某处“边际”时,这一模式失效了。
既然被称为“边际效应”,也就是说它可以概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不仅仅限于经济学的领域。
为了解决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的书写问题,美国投入了上亿元,最后研发出了特殊的圆珠笔。而苏联却在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让宇航员带支铅笔上天。如果说问题的解决作为产出的话,这中间投入的科技研发和时间,就是投入了。
从投入—产出的模式进行考核,上面的故事中出现了“边际效应”的身影。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科教兴国的方针下,在科技作为生产力的理论指引下,我们如果进入“唯科学论”的思维模式,最后很有可能撞在“边际效应”南墙上。
对于这样的境界学现象,聪明的商家一定会懂得趋利避害。例如服装品牌延伸是扩大品牌影响,实现品牌边际利润,增值品牌资产,延长品牌周期,满足消费者联想需求的有效手段。
为了使最终利益能够最大化,人们在作出决策时,通常都会考虑其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如何。若发现当前的策略带来的收益增加效果不明显时,出于理性的考虑,人们就会作出合理的调整。这就是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三:理性人的边际效应决策。
边际变动是导致边际收益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存在于企业间,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比如,临近考试的学生可能会更愿意多抽出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来复习功课,因为此时多付出一小时的学习收获要远远高于放弃一小时休息的成本。
经济学的边际效应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就会在生活中发现它的存在。理解这一理论将有助于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作出边际调整,使自己作出的每一项调整都能获得正确的边际收益。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