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之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章 家庭关系(6)(2/2)
    丈夫如何面对婆媳之争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当婆媳之间产生矛盾,该如何从两个都爱的女人中做取舍呢?台湾《康健》杂志对这个问题做了专题报道。

    丈夫的沟通最重要。“原以为到了五十岁,一切安定,只等着孩子个个有好定所,没想到子沅(女儿)死了,子湘(儿子)虽不说,我却知道他是恨我的,你也恨我吧?素素,没有我,你和子湘不会有今天这种局面……”齐老太太感慨地对已离婚的儿媳妇说。素素看着曾百般折磨她的婆婆,坦承自己的确恨过,却也说道:“奶奶,我们两个不投缘。在这个家的时候,你使我非常非常不好过。而我也让你不高兴,连带的,我们两个人的不高兴,更使子湘夹在其间痛苦不堪……。但现在都过去了,子湘将来再娶,也许会是一个让你喜欢的女人。”

    善于处理男女关系的女作家廖辉英在长篇小说《盲点》中,用20万字洋洋洒洒写出了恼人的婆媳关系。到书的末尾,已经离异的媳妇和不再是婆婆的两个女人,反而能促膝长谈,说出心里的话。

    或许真如廖辉英在书里最想传达的: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盲点。寡母婆婆的盲点就是无法接受另一个女子与儿子建立亲密关系;而媳妇是无法逢迎一个强势又不爱她的长辈;至于儿子,则是不敢说出自己的心声,一直逃避,最后深深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两个女人。

    这样的盲点,普遍存在于现实家庭生活中。姻亲关系中,婆媳间的问题最多。但婆媳问题绝不是两个女人的战争,夹在中间的男人的态度与处理方式才是关键。如果有儿子在适当的时间、场合,用适合的方式疏通,就有助于减少婆媳间的误会,缩短她们揣摩适应的时间。相比之下,如果儿子放任不管、逃避或是采取一面倒的态度,则容易使双方的误会加深,冲突扩大。

    与父母同住要提前准备。要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不仅是个能不能尽孝道的问题,更多的是众多关系处理的问题。跟家人住在一起,男人要实际地想想,自己的妈妈和太太在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上会不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共同生活是否会带来严重的不适或摩擦?例如,结婚前好好考虑这个问题,当预计传统的母亲无法爱上不会做家事的女友时,便巧妙地告诉母亲:“我认识一个好女孩,想结婚了,但女孩的命会和你相克,所以最好不要住在一起。”疼儿子又想早点抱孙子的母亲一听是为她好,就依了他。婚后在他的牵线下,太太和婆婆终于很好地相处了。在跟父母同住前,丈夫一定得充分了解和评估妈妈与太太的性情与生活习惯,最好婚前就先多来往走动,让彼此有机会多了解对方,建立情谊。

    有矛盾时如何处理。无论婚前沟通得多么好,真正住在一起时,仍难免勺子碰锅沿。这时,除了倾听,也要先了解对方观点,再适度做些解释、讲好话。例如,当妈妈抱怨媳妇周末竟睡到中午才起床时,儿子可以在听完后先说:“妈妈,你们那个时代的人比较勤劳,我们比不上你们。”这是先认同母亲的价值观,之后再稍微为太太解释一下,如“她这个星期工作比较累”。丈夫就像天平,要随时加减砝码让两端平衡,而不是让一边倾斜。沟通时要选合适时机,否则会让婆媳关系愈来愈糟。

    婆媳关系不复杂,但由于婆媳之间其本身就存在着客观上的矛盾而变得不那么好相处。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同时都在努力避免这个问题。不过这毕竟只是家庭问题,只要婆婆、媳妇、以及既是儿子又是丈夫的共同努力,彼此多宽容一些,就能尽可能的避免冲突,创造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