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第七次又被擒住了,在这场杀戮之后,诸葛亮不忍再面对他的俘虏,他派遣使者前往孟获处,使者告诉孟获:“丞相特令我来释放你,如果你办得到,再去动员一支军队来决战,看你能否击败丞相。”
孟获垂泪不止,跪倒在地,终于臣服了。
诸葛亮设宴礼遇孟获,重新让他登上王位,将征服的土地全部归还,然后带领军队返营,没有留下任何驻军,南方的威胁终于消除了。
真正聪明的人会作长远的打算,长时间的征服会激起被征服者的厌恶乃至仇恨,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将奋起反抗。这种征服只能带来潜在的危险。真正懂得进退规则的人会“攻占人心”,让人信服。信服的对手就是潜在的同盟。
商业交往中,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人,或倚仗于强大的经济实力,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或有众多的客户可供选择,而悠然自得;或掌握着关键的商业机密,待价而沽,牟取暴利;或久经沙场,老谋深算,故意耍弄威风,令对手误入歧途。这些都不是明智商人的做法,即使是一时得志,但始终是难成气候的。因此,成功的商人非常重视采用攻心为上的原则,由自我调整开始,进而来引导对方。这一过程即所谓心战。人是具有丰富心理活动的动物,他的任何决策和行动都由心理活动发出,所以,若能影响对手的心理活动,则会让他顺理成章地做出对你有利的决定和行动。
很久以前,海边居住着两个邻居,一个贫穷,一个富裕。富裕的一位是渔行的老板,他经营着鳗鱼生意,但他是一个吝啬的人,对谁都不肯赊账;贫穷的是一位鞋匠,非常喜欢吃鳗鱼,却苦于无钱购买。俗话说:穷则思变。鞋匠想出了一个望梅止渴的办法。每天中午,鞋匠便装着与渔行老板闲聊的样子,坐在烤鳗鱼的炉子旁边,一边贪婪地闻着鳗鱼的香味,一边吃着他自己带来的玉米饼。把玉米饼想象成烤得香喷喷的鳗鱼。一连几天,鞋匠天天跑到渔行闻鳗鱼的香味。渔行的老板发现了他的秘密,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向鞋匠收取鳗鱼的香味钱。
于是,渔行的老板来到鞋匠家中,递给鞋匠一张账单,上面记载着鞋匠去渔行的次数。“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鞋匠故作糊涂地问。“什么意思?”渔行老板恼羞成怒地说:“难道你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到我的店中来闻鳗鱼的香味么?你必须为你的享受付出代价。”
鞋匠听了此番话语,一言不发,默默地从口袋中摸出两枚铜币置入茶杯里,摇晃起来,铜币发出很响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他放下茶杯。笑着说:“听见铜币的响声了吧?我们的债务也该一笔勾销!”渔行老板大惑不解,鞋匠进一步解释说:“刚才,我以铜币的声音付了你烤鳗鱼的香味,你要是认为我的鼻子得到的比你耳朵得到的多,我还可以让你的耳朵再多听一会儿。”鞋匠说着,又要去拿茶杯。
吝啬的老板生怕一会儿自己听到的声音比鞋匠吸过的香味还要多,没等杯子发声,早一溜烟跑回了自己的店里。
这是一种以虚对虚,以诈还诈的心理谋略,鞋匠不是一味地为自己辩解,也不是恼羞成怒,大打出手,授人以柄。而是巧妙地用声音来抵鱼行老板的香味,更是顺着渔行老板心理以牙还牙,这才是心战的精髓。
精明人斗智,全在心计较量。生意成败,过程漫长。需要不急不躁,随时判断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不轻信流言蜚语,不挑动家长里短。谈判场上,内紧外松;谈判场下,谈笑风生,超然脱俗,始终给对方一种心理上的压倒优势。你越是表现得冷静镇定,对方内心越是纷乱芜杂,乱中取胜则如探囊取物。心理上的臣服能转化为长期的支持;征服带来的则是隐忍下的顺从。与其操纵了无生气的傀儡,不如让针锋相对的人信服你,心甘情愿为你的计划效力。关键的是要找出与对方沟通的钥匙,打开他们的心胸,让他们对你的一切都心悦诚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