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上海还是有着很大贡献的!”
王恒岳忽然话锋一转:“或者不仅仅是上海,而是在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你们都有贡献。”
大总统的口气一下变得缓和起来,让虞洽卿这些人有些不太适应。
“当年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也真正的去做了,然后带动起了一大批人,展开实业救国道路。”王恒岳在那平静地说道:
“上海能够发展到今天,有你们的功劳,但是这条路的确非常坎坷。你们又要想方设法在外国企业的包围中夹缝六求生存,又要应付来自列强、帮派等等势力的威胁。可这也怪不了你们,我们的政斧很弱小,管理国家的手段又很薄弱,没有给予你们最大的帮助,让你们不得不依靠自己,不得不在应付各方势力的同时勉强求得生存。”
王恒岳的这几句话,让上海工商总界的几位代表心里大是感激。大总统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其实他们当初创办实业,大多都抱着实业救国的想法,但是生存环境之恶劣,却让他们又是长吁短叹,又是心灰意冷。
“实业救国并不成功,起码张謇是失败了。”王恒岳沉吟着道:“如果要说对张謇办事业影响最大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曰本,张謇赴曰本考察七十天。回国以后,他把曰本的成功模式总结为‘圣王之道’加‘机器之学’,并且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开始了他在南通的庞大事业。对于曰本,张謇既推崇,又一直较着劲儿。曰本有一个大商人涩泽荣一,我想你们都知道吧?”
几个商人点了点头。
王恒岳接着说道:
“张謇和涩泽荣一他们的经历相似、经济思想相似,而且社会角色相似,都在国家发生转型时期担当政斧和商人沟通的桥梁。涩泽荣一的公众形象是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而张謇的信条‘言商仍向儒’,中国的张謇失败了,曰本的涩泽荣一成功了。但是在我看来问题并不是为什么张謇失败、涩泽荣一成功,而是为什么中国失败、曰本成功了?
同样是遭遇外来冲击的后进国家,中国凭什么就输给曰本?我看只有四个字,‘民族精神’的缺乏。传统中国是一个只有天下理念,而没有国家理念的社会,涩泽荣一则在明治维新之后的曰本广泛推行‘国事理念’,我经营这个企业不是我个人的要求,而是国家发达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王恒岳朝商人们看了一下:
“这看起来像是口号,可是它在曰本经济腾飞过程中的重要姓,几乎相当于新教论理之于西方。反观我们的国家,除了民族精神的缺失,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制度缺失,而且民族精神的缺失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制度的缺失。明治维新之后曰本进行了制度的改革,这是根本的社会制度的改革。而同期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制度内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实业家成功的非常少,就是制度上的原因。
这种制度上的缺失在于对于制度的误解。满清时候洋务派成立上海轮船招商局,股份公司算是搞起来了,它的制度条文基本符合外国对于股份公司的标准。但是当时中国根本没有公司法,都是自己摸索的。在李鸿章眼里,大概觉得股份制和枪炮一样,拿来就能用,那就错了,他把制度引进和光电之学的引进等同了。股份制是一种先进的制度,里面有很多要学习掌握的。当时对股份制的理解欠缺到什么地步?国家发行的债券就叫股票,满清连债券和股票都没分清。”
虞洽卿、朱葆三几个人笑了起来,的确,当年的满清政斧做的这些事情荒谬到了极点,在现在开看起来,实在是个天大的笑话。
不过王恒岳脸上一点笑容也都看不到:
“满清政斧对于实业家行为的不闻不问。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往往在遇到一次危机的时候,政斧根本不去理会,这将导致你们倾尽一生的事业全面崩盘。在我的政斧中,这样的情况将肯定不会出现!”
这话一下引起了这些商人的注意。
王恒岳的语气依旧那样的沉稳镇静:“一旦在未来发生危机,那我的政斧将会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帮助你们走出困境!”
商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喜色。这是中国的政斧元首第一次公开表明态度,要全力扶持帮助商业界。无论大宗用后大总统的这话是真是假,但起码他的表态,让这些商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王恒岳轻轻的舒出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