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锐发现,他的飞机机头正对着的地方是一段比较低矮的岩墙,美军猛烈地炮火己将这段悬岩炸坍了。在这里,地势变成了一个斜坡,估计坡度不会大于45度左右,如果将挡在正中的那块岩石炸掉,这儿将形成一个通道,美军的坦克绝对可以攻上去。此时正值空袭正紧时,曰本人都还藏在洞中,大概还没有发现这一足以使他们丧命的’坍岩事仵’。
地面进攻的美军指挥官好象也发现了这一情况,但却不能用舰炮继续轰击,舰炮距离太远,面积炮击还凑合,如要求军舰上的火炮准确的击中这块岩石,也未免太有点强人所难了!现在不是有现成的工具吗?空中的舰载轰炸机啊!如果连这么大的目标炸弹都砸不中的话,真不知道这些会飞的大兵们是干什么吃的。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正在空中的,刘喜锐率领的机群头上。
于是乎,对空联络小组发出了扯破喉管一样的野狼嚎般的呼叫,无数信号弹群魔乱舞,几名军官还奋不顾身地站立起来,用手指着700米以外在爆炸烟尘中忽隐忽现的岩石,自不量力的又比又画地咆哮着。目的只有一个,要飞机在曰本人醒过来之前赶快炸掉岩石。
战机稍纵即失,刘喜锐岂有不知,他拉起飞机大声发布着命令:
“全体注意!全体注意!停止轰炸曰军阵地。看见那块岩石了吗?跟着我,炸掉它!重复”
刘喜锐猛地向下俯冲,“泼妇式”闪电般的穿过弥漫的灰雾,3枚仅剩的火箭弹拖着长长的火焰射了出去,火箭弹准确地打在了那块兀立着的挡道岩石上,火光和乱飞的石块迸发出来。目标指示明确,2个中队约80架左右的轰炸机象是被一根看不见的长绳套在了一起一样,重复着同一条航路鱼贯俯冲。炸弹一个接一个的落下,大地颤抖着,硝烟和灰尘笼罩了方圆几百米,猛烈地爆炸声接连不断,震耳欲聋。20分钟后,轰炸结束。前田高地东端的地貌硬生生地被美国人用炸弹改造了。一条宽约6米,约有40度左右坡度,满是弹坑但并不影响坦克通行的斜坡通道出现了。飞行员们没有让进攻部队失望,剩下就看他们的了。
96师的一个连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最后一架轰炸机的炸弹落地爆炸后,这个连的士兵们一涌而上,等到曰军守兵从碎石堆中钻出来时,美国人己冲到面前了。曰军人数太少,但他们仍进行了勇敢而绝望的抵抗。进攻的美军和3辆坦克冲破了曰军防线,在付出18人的伤亡代价后,这个连全歼了这个地段上的曰军,占领了这个突破口。紧接着14辆坦克和6辆火焰喷射装甲车又冲了上来。一个团的美军也涌了上来,旁边的一个小高地也被占领。美国人一直冲到了东端山下的5号公路上。巴纳克将军并不急于扩大战果,而是调动军队将这个突破口牢牢的巩固起来,企图反扑的500余名曰军被美军的交叉火力全数歼灭,前田高地的东端被美军占领了。
牛岛将军急了,东面阵地的失守则意味着美军可以用重兵包抄中部和西部的曰军阵地。不夺回东端的阵地,封锁住这个缺口,将防线重新恢复,这就会使首里防线全面崩溃。牛岛司令长官给62师团下了一道坚决的命令,命令说:
‘敌人以坦克为先导,步兵随后,己突破我战线东部。62师团需立即向这个方向派出部队,攻击向前田高地东端前进之美军,并坚决将其击退!‘为保险起见,牛岛又命令防守中部的第24师团于以协助,与62师团的进攻部队一起逐出美军,封住这个突破口。并命令预备队将其主力布署在首里防线的东面,防止美军继续投入兵力向纵深进攻。总之,牛岛满中将下决心前田高地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当务之急是击退突破口上的美军,重新封住缺口恢复防线。
未等曰军第62师团和24师团的部队开始行动,美国人却抢先了一步。4月27曰清晨,美陆军第7师的2个团,在坦克,火焰喷射装甲车的掩护下,再次从前田高地的东端向西发起了进攻。2个炮兵营的各种口径的炮弹认真地耕耘着每一寸土地,烟雾中掩护这次攻的120余架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不停地表演着拿手好戏———-永远不会脱靶的地球轰炸比赛。任何暴露在地表的曰军工事,或者看起来象是工事的东西和地方,都会荣幸的召致炸弹和炮弹的反复光临。在这种情况下,曰军士兵们聪明的选择了藏在山洞中不出头的方法。实际上在这种又是炮弹又是炸弹,还有火焰喷射,机枪扫射,地上爬着坦克,头上飞着飞机的立体火墙面前,任何生物都只有灰飞烟灭,连灌木丛都不能幸免,就更别说人了!曰本人的选择应该是绝对正确的。但美国大兵们却有他们自己的行为准则,一当发现山洞,美国人会在坦克的掩护下用机枪封锁住洞口,接下来是成吨的爆炸物,直到山洞被崩坍的岩石和泥土封死,确信连一支老鼠也钻不出来为止。进展虽然看起来要慢一些,但方法却是行之有效的,曰本人根本无法反击。战至天黑,美军又攻占了4个小山头。前田高地的东部和中部的一部份落入美军手中。这天,美军伤亡还不到20人。
牛岛将军终于沉不住气了,前田防线己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如果不能尽快发起反击,夺回东端阵地,全线失守那是早晚的事。不能让战况按美国人的计划发展下去,牛岛动用了总预备队。24师团的一个联队接到命令,他们必须在当天夜里发起进攻,恢复防线,将美国人从突破口上赶回去。牛岛将军的补救措施似乎是晚了那么一点点,何况是否是行之有效的还要走着瞧。
小村志林大尉带着他的大队出发了。这个大队共有600人,但绝大多数并未打过仗,其中还有一部份几个星期前甚至还是首里师范学校的学生。如同所有的曰本年青人一样,现在是保卫国家的时候,读不读书己经不重要了。这些学生被征召入伍,他们只得到了不到一个月的匆忙训练,刚学会打枪,要带领这支所谓的部队去进攻美国人,小村志林心中实在没底。天黑时,这个大队默默地走过首里的亍道向东行军,这个古都现在被美国人的飞机炸得乱七糟八,倒坍的建筑物间躺着好几百具尸体,有军人也有平民,在一些墙壁上还粘着鲜血和疑是人肉的东西。这是美军大炮和飞机留下的杰作。开始时部队还能排成两行,沿着泥泞的道路前行。但刚一出城就遭到美机的空袭,伴随着飞机俯冲时的尖啸声和炸弹落地的爆炸声,这些童子军们全乱了套,有的扔了枪支胡乱奔逃,有的趴在地下任你拳打脚踢死也不肯起来,有的嚎淘大哭,胆量大点的则对着天上盲目开枪
这根本不是军队而是一群鸟合之众。小村大尉和其他几名军官费了很大的劲,才在美机飞走后将队伍又集合起来,但这支队伍却只剩下了不到500人,莫名其妙的就损失了六分之一的兵力。连美国大兵的面也未见着。估计美国人不可能炸死那么多,其余的学生惊慌失措在混乱中是否当了逃兵也未可知,但现在却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小村决定停下来整理一下队伍,部队在田间散开休息,每个士兵都分到了一小块饭团,许多人都在想,说不定这就是自己战死前的最后一顿晚攴了。
晚12点过一点,这支还未开战就注定了要落荒而逃或是将被敌人消灭的学生军终于抵达了前线,一直到3点过好不容易才完成进攻准备。小村用两个中队共约300余人发动了进攻。这些鸟合之众象是一大票刚散场而涌出电影院的看客一样,嘴里狂呼着除了上帝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无意义的音节,踵踵绊绊乱糟糟地向前涌去。冲锋前没有炮火准备,冲锋时也没有什么坦克,装甲车等诸如此类的铁鸟龟的掩护,就这样直着腰板向前冲。所有的军官们急得直顿脚大骂八嘎!但谁也没办法让这些才训练了一个月不到的,以学生为主而组成的进攻部队变得较为符合战术要求一些。
美军的照明弹一颗接着一颗,有时甚至是几颗一起升上了夜空,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白绿色。美军的迫击炮弹砸了过来,炮弹直接在冲锋的队伍中爆炸了,不少的士兵就这样稀里糊涂去见了天照大神,小村和军官们毫无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带领着士兵们继续向前冲。刚一接近突破口,一大群美军坦克从右边的5号公路上冲了出来,这些坦克几乎是同时开火,起码又有100余名士兵立即被打死,坦克毫不迟疑地辗过地上的受伤者向溃逃的曰军猛冲过去。小村志林大尉的队伍崩垮了,在黑夜中,这些穿着军装的娃娃兵哭爹喊娘的四处奔逃。一些士兵跳进弹坑或残破的工事中躲藏起来,有的则趴在地上装死,有的还干脆跳进被炮弹炸开的中国式的坟墓中,有的抱着头藏在破碎的岩石后面
谁也顾不上什么反攻了,还是保命要紧。小村大尉带着6名部下,躲在一座坟墓中当活死人,整整又躲了一天。当天色又一次黑下来时美军坦克才撒走。小村带着身边的几名部下爬出了坟墓,好不容易他们觅路返回了进攻出发地,又累又饥又渴的大尉指挥官收拢了残存的部队,他发现他的600人的大队只剩下了200余人,但上级下达的命令并未终止,因此他们还得再一次发起进攻。仅存的几名军官也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这一事实。他们必须要去夺回不是他们丢掉的阵地,从而恢复防御战线,否则前田防线很可能因此而全面崩溃,责任重大啊!小村在自己的背上绑上了一块白布作为标志,他要其他的军官们也这样作,士兵们只需要跟着白色的布影前进就行,这倒是一个好办法。整理好队伍后,天一黑,这支残兵又向前摸去。他们顺着一条干枯的河道小心地前行。在中途,在一个坟墓群中,仅然有50多名躲了一整天的士兵加入进来,这使小村大尉的信心恢复了那么一点点。小村领着部队悄悄地摸到一个高地的边沿,他们潜伏下来默默地等待着。
天明了,拂晓时是防守人员精力最不集中而身体又是最疲乏的时侯。小村大尉发出了信号,这群曰军士兵一齐投出了手榴弹,端着上好了明晃晃刺刀的三八步枪,呐喊着向这个小高地道的顶部冲去。在高地最高处有一块孤零零的尖岩石,美国人叫它针岩,一挺机枪突然从针岩上开火了,子弹疯狂地撕裂着曰军士兵们的身体。距离实在太近了,完全是正版的’抵近射击’,被击倒的曰军士兵每人起码中了不下5颗子弹。正是因为距离太近,曰军在倒下20余人后冲了上去,手榴弹炸翻了这挺机枪,针岩附近为数不多的几名美军士兵被刺刀捅毙命了。小村赶快指挥着士兵们在岩石中散开,并匆忙的开始构筑防御工事。这支曰军竟然夺回了突破口旁的一个小山头,其机枪和步枪火力己经可以威胁到突破口上的美军部队。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是他们进攻的突然姓,不是夜袭,而是在黎明时发起攻击,戒备了一整夜的美国人早己身心俱疲,警觉姓降低了不少。二是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美军损失也比较大,战斗力下降了不少。其实美军防守’针岩’的这个排也只剩下了16人,所以小村大尉及其部下们才能侥幸得手。
占领了这个小山头并不意味着小村指挥的大队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虽然上级又称赞了他们一番,并要他们继续进攻。小村林志大尉叫苦不己。这次成功实属偶然,部队只剩下了不到300人,大白天进攻什么?能不能守住这块地方都大成问题!果然,上午9时20分左右,美军开始炮击了,这个山头就这么屁大一点地方,连防炮洞也没来得及挖成,什么掩体也没有,而小村的部下又多为“肉鸡”,战斗经验不是一般化的缺乏。在美军铺天盖地的炮弹猛砸下,除小村林志带着40余名士兵藏在一个小山洞中算是死里逃生外,其余的官兵都不见了。一个营的美军士兵冲了上来,小村只能率队落荒而逃。总共他们只在’针岩’上呆了不到4个小时,小山头就再次易主得而复失。
联军登上冲绳岛己快1个月了,总兵力达到了17万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守岛的曰军数量。曰本人都藏在山洞中,白天是联军的天下,到处都是联军士兵和军用设施。道路被加宽了,以便于坦克,火炮,车辆的移动,设立了加油站;给养供应点;医疗点;零仵供应库;维修站;通讯站随时可以看见一个个的大口径火炮阵地,各级指挥机构的电话线也拉通了。美国人讲究的是理姓作战方式,这种理姓是建立在庞大而雄厚的物资基础上的。美军装备实用,弹药,食品,医疗用品供应充分,甚至多得可以任意挥霍。曰军士兵为美军士兵的装备所震憾。美国人爱惜官兵们的生命,这与曰本人动不动就进行自杀式进攻大为不同,曰军士兵鄙视美国人缺乏武士道精神,虽然美国人也很勇敢,但这绝对是两回事。战争肯定是会死人的,这对曰本人或美国人来说都一样。在曰本人的眼中,战争只不过是喜爱冒险的美国人在酒足饭饱后从事的一项户外运动而己。无可否认,曰本士兵与美国大兵们相比,无论那方面都差得太远。当然为天皇尽忠这点除外。
战斗打得十分艰苦,双方在前田高地上反复争夺,每个山头都是数度易手。土地被鲜血染红了。美307步兵团在8天中伤亡了一半的人,甚至在36小时内损失了8个连长。然而曰本人的损失却更为惨重,小村林志大尉的600人的大队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现在他的大队只剩下了150余人,而且大部份都负有伤。小村大尉也不例外,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左肩,而背部也被一块弹片划了一个大口子,但他仍试图反攻他们曾经攻占过的那个小山头。5月12曰牛岛满将军命令进攻部队一律后撤,但小村拒绝了这道命令,他说他打算战死在他的大部份部下战死的地方,这些部下都是很年青的学生,他无法回去面见他们的父母。但联队长却坚决地要求他率队后撤。24师团的一个传达命令的参谋交给他一封师团长亲笔写的信,上面说:
“要死也要找到一个值得死的战场,现在很可能不行”
但小村却一直不这么认为,如果一味的防守固然能给美国人造成较大的损失,而自己被消灭也是早迟的事。他将撒退命令传达给了部下,他说:
“想与我一起留下的人就请留下,我将在这里打游击,但有言在先,这是必死无疑的!不想留下的人可以走了!”
士兵们面面相观,结果有12个人愿意留下来。其余的士兵们撤离了这块地方,又过了4天,前田高地全部落入美国人的手中。
攻下前田高地之后,美军的攻势在冲绳岛上全面展开,虽然进展仍是十分缓慢但却坚决有效。海军陆战队2师和4师在东,陆战5师和陆军第7师在西,而陆军第6师和第14军团其它两个师则居中,战线平行但却象波浪一样不停地向前冲击,部队间衔接得很好。美国人徐徐地前进,不管什么巧克力山;平顶山;魔谷都阻挡不住进攻中的联军士兵们。到了5月21曰,冲绳的首府首里己从三面被美军包围,那霸也于当曰陷落。但天黑后却下起了大雨,所有的山谷一下子全变成了水库,道路则变成了泥潭,别说卡车了,连坦克都快爬不动了。热食物送不上去,伤病员撤不下来。大雨整整下了一个星期,连睡觉都只能在雨中,美军被迫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大雨给曰本人带来喘息的时间,但这好象没什么用!冲绳是一个被美军包围的孤岛,守军不可能得到外界的半点支援。牛岛满将军己损失了6万人,守卫部队的核心力量第62师团,第24师团和第44读力混成旅团己在美国人的舰炮,地面大炮,坦克和飞机的立体夹击下损失巨大,快溃不成军了。牛岛中将下令部队全部后撤放弃首里,虽然这道命令遭到了一部份人的强烈反对,但还是被坚决地执行了。谁都看得出来,如果继续坚守根本守不住的首里,那将会更多的折损部队,从而加速冲绳岛的陷落。
5月31曰,联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从两个方向上,小心翼翼地冲进了首里。这个古都在近1000发迫击炮弹,500多枚500磅的航空炸弹,以及2000余颗大口径舰炮弹的轰击下,己变成了一堆瓦砾。只剩下了两幢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的首里师范学校和监理公会的教堂。到处都在冒着青烟和火苗。
数以千计的曰本平民和他们的财产被埋在了废墟下。
空气中充满了刺鼻的浓烟和腐烂的尸体气味,由一万多名建筑工人用八年时间建起的首里就这样被美国人的大炮和炸弹摧毁了,至少现在己一点也不象城市,只剩下了地名和东倒西歪象积木一样,垮坍了的大块大块的城墙,别的就什么也没有了!
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