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毫米的勇气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辑 别带着“故障”上路(7)(2/2)
    他的至理名言就是:“当你选择之后,你就必须明白,你所有的幸福都得靠自己打拼,你必须往前走,但你永远不知道到达山顶会是脚下的哪一步,所以你只有一步一步,不彷徨,不犹豫,因为你的脚下是遍地荆棘!”

    波司登成功的要素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江苏常熟县白茆公社山泾村二大队的一个名叫高德康的年轻人,因不甘贫穷,带领11位农民成立了缝纫机组,做一些“来料加工”式的活计。凭着执着而不服输的信念和良好的信誉,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客户也越来越多。

    5年之后,他开始为上海飞达厂贴牌生产服装。那个时候,市场上还是皮夹克领导时尚,然而高德康却对羽绒服情有独钟,经过冷静的分析,高德康心中已经有一个构想,那就是让中国的老百姓都穿上又轻又暖又合适的羽绒服!

    高德康深知机遇的重要性,在掌握加工制作羽绒服的一整套成熟技术后,他迫不及待地注册了“波司登”商标,两年后波司登羽绒服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没过多久,高德康便遭遇到了一场寒流。全年生产的羽绒服三分之二积压在仓库里,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银行的800万元贷款又催还了。怎么办?是宣布破产还是继续苦撑下去?高德康和他的职工们伤透了脑筋。

    一次,高德康和手下的几个副经理去了解市场行情,在经过一个门面时,大家都被一阵吵闹的声音吸引住了,原来里面在搞返季促销。高德康看了一下,基本上是以六到七折的价格出售。“这么卖,多亏啊。”一个副经理忍不住抱怨说。高德康的眼睛突然亮了,他狠狠拍了一下副经理的肩膀说:“没错,就是这么搞。”

    大家都愣住了。回去之后,高德康立即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提出了他的大胆构想。“但这样做,我们的利润就减少了40%。”有员工忧心忡忡地说。“利润虽然少了,但是我们能把资金收回来,还清贷款,我们就有了拼一拼的机会。”高德康冷静地说。他马上联系北京的多家商场,提出了反季大甩卖的构想。

    90年代中期,国内还鲜有商场有类似行为,对于高德康的倡议,大家都非常谨慎,没有谁愿意表态。就在高德康一筹莫展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高德康毫不犹豫地把仓库的全部货物拖过去了。短短一个月,高德康就销售了2.5万件羽绒服,销售款达到500万元,再加上沈阳中信的300万元代销款,高德康如愿以偿地还清了贷款。波司登也因此迎来了它的春天,1995年波司登首次登上了同行业全国销售第一的宝座。此后的几年,高德康顺应历史潮流,推出了高鹅绒绿色环保羽绒服。不断追求创新,并照顾寻常老百姓的需求,成了波司登成功的要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