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人生在世,仁义至上(3)
为人处世,最关键的是,仁义做得好,还要做得多。善始善终,贵在坚持。不然就会给人以欺世盗名、名不符实之印象,这样,好名未得,反进恶名,得不偿失。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做出一番大事业,就要做到即使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也能有一种得帮人时且帮人的胸怀,而对于生意伙伴的声誉、利益,则更加需要具有一种尽力加以维护的自觉意识。胡雪岩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到位,令许多人钦佩。
在太平军攻打杭州时,王有龄率杭州军民固守,最后在守城失败后自杀殉职。事后,胡雪岩料理王有龄的后事,其中一项,就是要将王有龄生前交托给阜康钱庄经营的十二万银子交代给他的亲属,而且必须有现款交给对方。因为如果不拿白花花的银子捧出来交到王有龄家人手中,一方面可能失去王家对胡雪岩的信任。如果仅仅口头交代,可能引起世人的猜疑,认为胡雪岩在做一种表面敷衍,是想人殁账死,吞掉这笔巨款。当时的情况是胡雪岩正为杭州解围救粮等诸种事情忙得身心疲惫,加上兵荒马乱钱庄生意萧条,实在拿不出十二万的现银。胡雪岩求助于朋友古应春。古应春感动于胡雪岩对待朋友的宽厚仁义,毅然答应了下来,决定调动已经投入生意营运的款项,为胡雪岩筹足这笔巨款。古应春深知胡雪岩待人仁义,做事总是追求仁至义尽。因此受其感染,古应春认为,在一起做生意,信用就是大家的。他不能坐视胡雪岩的声誉受影响,因为胡雪岩在商场上失去了信用,那他们正在联手做的生意都将受到影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